大学美育论文

时间:2023-04-07 10:54:02 来源:网友投稿

大学美育论文5篇大学美育论文 大学美育概论论文芭蕾舞剧《天鹅湖》赏析 芭蕾舞剧《天鹅湖》赏析【摘要】正舞剧《天鹅湖》是芭蕾艺术史上最伟大的一部杰作,也是人类几千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美育论文5篇,供大家参考。

大学美育论文5篇

篇一:大学美育论文

美育概论论文 芭蕾舞剧《天鹅湖》赏析

 芭蕾舞剧《天鹅湖》赏析 【摘要】正舞剧《天鹅湖》是芭蕾艺术史上最伟大的一部杰作,也是人类几千年舞蹈文化的最高峰。诞生一个多世纪以来,它已成为世界各国芭蕾舞团演出场次最多、版本最多、观众最多、影响范围最广的一部芭蕾舞剧。它的音乐荡气回肠、舞蹈编排辉煌宏大、舞蹈动作技艺高超,深受中外芭蕾观众的赞叹。

 【关键词】天鹅湖柴可夫斯基芭蕾舞蹈芭蕾音乐 芭蕾出现于 15-16 世纪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意大利艺术家极力模仿古希腊的艺术风格。最早的芭蕾表演是在宫廷宴会上进行的1489 年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城里为庆祝米兰公爵和西班牙阿拉贡公主伊达贝尔的婚礼演出了《奥菲士》。当时的表演形式与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芭蕾演出绝然不同它的每一段表演大致都与上菜联系在一起比如模拟狩猎的表演开始以后就吃野猪肉海洋、河流神灵出场开始吃鱼。然后许多神话人物上场献上许多菜肴和水果最后客人们也都参加到热闹狂欢的表演中去。这是一种把歌、舞、朗诵、戏剧表演综合起来的表演形式可以说是芭蕾的雏形后人称它为"宴会芭蕾"。芭蕾继续发展经历了宫廷芭蕾、情节芭蕾、浪漫主义芭蕾、俄罗斯芭蕾、当代芭蕾几个主要阶段。

 传统的芭蕾舞技巧是一个严格的体系。最基本的审美特征是对外开、伸展、绷直的追求包括脚的五种基本位置三种基本舞姿腿的伸展、射击、打开、屈伸、抬腿、踢腿、和划圆圈等动作还有各种舞姿的跳跃、旋转和转身各种舞步和连接动作。将其按特定的结构手法编排、组合就能创造出富有感染力的舞蹈艺术形象。

 《天鹅湖》的舞蹈是"修长舒展的动作线条"。每位芭蕾舞者都是以肢体线条的修长和舒展为美。因为芭蕾本是线条的艺术贵族的艺术所以只有修

 长而舒展的肢体动作才能充分地展示线条的流动充分地占有舞台空间完美地体现出贵族的气派。"诗情画意的舞蹈段落"让芭蕾的本质是诗是画长于传达某种朦胧的诗情某种淡雅的画意。

 尤其《天鹅湖》第二幕慢板双人舞细腻地表达了白天鹅奥杰塔从恐惧、提防逐渐到对王子的放心和信任进而迸发爱情以至热恋的过程奥杰塔的独舞突出了她的悲剧色彩她的舞姿越是优美柔弱就越是凸现出她的孤独和动人。

 同时《天鹅湖》的音乐也像一首首具有浪漫色彩的抒情诗篇每一场的音乐都极出色地完成了对场景的抒写和对戏剧矛盾的推动以及对各个角色性格和内心的刻划具有深刻的交响性。这些充满诗情画意和戏剧力量并有高度交响性发展原则的舞剧音乐是作者对芭蕾音乐进行重大改革的结果从而成为舞剧发展史上一部划时代的作品。

 十九世纪末叶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把芭蕾音乐提高到交响音乐的水平。在他的舞剧中音乐是和作品内容与舞台动作紧密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柴可夫斯基提高了舞剧音乐的表现力通过交响性的展开和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加深了作品的戏剧性。他在《天鹅湖》中以富于浪漫色彩的抒情笔触表现了诗一般的意境刻画了主人公优美纯洁的性格和忠贞不渝的爱情并以磅礴的戏剧力量描绘了敌对势力的矛盾冲突。因此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至今还是芭蕾音乐的典范作品。

 全剧分四幕包含二十九个分曲。其中第二幕描写齐格弗里德和奥杰塔在天鹅湖滨的相遇和相爱由五个分曲组成。第一分曲的基本主题是天鹅主题它在全剧中贯穿发展起着主导动机的作用。凄恻动人的旋律由双簧管在竖琴伴奏下吹出然后移转到圆号上最后由木管乐器和弦乐器隔开两个八度强烈地齐奏并渐渐消失。乐队演奏这个分曲时舞台上是一片苍茫的夜色一群天鹅浮游在湖上领头的一只戴着花冠。

 第二分曲是一个舞蹈场面。开头一段音乐由弦乐器奏出王子和他的朋友本诺穿着猎装登场。当强烈的乐队全奏和尖锐的木管乐器旋律交替出现时王子看见天鹅想举弓射击天鹅急忙躲藏起来。天鹅公主用一个猫跳从舞台后部的斜坡上落地所谓猫跳就是蜷腿侧跳的动作。接着是一段情节舞。所谓

 情节舞是用舞蹈和哑剧来表现感情和戏剧情节的芭蕾场面。双簧管吹出一个抒情曲调天鹅公主责问王子为什么要射击她。然后音乐变为快板天鹅公主向王子倾诉她是一个公主名叫奥杰塔。她和她的同伴都中了邪恶的魔法师洛特巴尔特的妖术白天变成天鹅到了夜里才恢复为人身洛特巴尔特化装成一只猫头鹰。时刻监视着她们。这段音乐是奥杰塔的独白。当天鹅公主向王子叙述她的身世时洛特巴尔特随着强烈的乐队全奏和管乐器的和强出现在他们面前威胁着王子。王子举起弓来准备射击但为天鹅公主所阻她安慰着惊惶失措的王子并向他吐露了爱情。第二分曲没有结束就紧接着第三分曲。

 第三分曲是另一个舞蹈场面。舞台上出现天鹅的行列奥杰塔的同伴们登场。她们发现王子围拢来保护奥杰塔。奥杰塔告诉她们"他是善良的你们走吧。"伴随着奥杰塔这个舞蹈动作的是双簧管的独奏。王子扔掉弓向奥杰塔表白爱情并告诉她说他想杀死洛特巴尔特使她获得自由。公主凄然告诉他说这是不可能的除非有一个准备为她而死的人发誓始终不渝地爱她。才能破除妖术使洛特巴尔将毁灭。王子欣然起誓并要求奥杰塔参加第二天晚上的舞会届时他将选她为新娘。但她说她要到午夜才能摆脱妖术去参加舞会而那时舞会已经结束了。她还警告王子洛特巴尔特会用奸计破坏他的誓言。奥杰塔请她的同伴们跳舞娱乐王子。这时刚才听到的双簧管主题改由长笛独奏。这段慢舞是奥杰塔在王子的支持和同伴们的拱卫下表演的。

 下面一个分曲是天鹅之舞是由六首舞曲接回旋曲的原则构成的第一首天鹅舞曲再现了两次整个分曲形成 A-B-A-C-D-A 的结构最后是奔放活跃的尾声。天鹅舞曲是由全体舞蹈演员表演的圆舞曲音乐清新欢畅婉转流利用单主题的三段式写成。天鹅之舞的第二曲是奥杰塔的独舞。小提琴和长笛先后奏出脉脉含情的旋律。第二段速度转快很快进入高潮。全曲用二段式写成。天鹅之舞的第三曲是稍稍缩短了的天鹅舞曲即第一曲的再现。

 第四曲是四只小天鹅跳的舞曲音乐轻松活泼四只小天鹅整齐一致的舞姿包含"击脚跳"和"轻步行进"的动作。所谓"击脚跳"就是跳起后双脚互击数次。所谓"轻步行进"就是前脚跟碰着后脚尖的行过动作。这些动作以及头部的转动维妙维肖地表现了小天鹅的形象。天鹅之舞的第五曲是奥杰塔和王子的情节舞。这是个三段式的抒情场面开头的引子是竖琴的华彩段第一段

 是竖琴伴奏下的小提琴独奏中段交替着木管乐器的快速走句和独奏小提琴在弦乐器拨弦伴奏下展开主题的旋律再现部由独奏大提琴和独奏小提琴互相呼应并同时结合成为二重奏。这段双人舞的音乐用了二重唱的写法它原来就是柴可夫斯基早期歌剧《女水神》中的一首爱情二重唱作曲家把它借用到《天鹅湖》中来了。天鹅之舞的第六曲是总体舞。音乐是圆舞曲的第二次再现然后是欢快活跃的尾声奥杰塔在她舞伴的支持下做出单足趾尖旋转和迎风展翅等优美的舞姿结束了丰富多彩的天鹅之舞。

 天鹅的舞蹈停了下来因为现在已经迫近奥杰塔和她的同伴们要变为天鹅的时刻邪恶的洛特巴尔特又出现了。第二幕的终场音乐再现了第二幕开头由双簧管独奏的天鹅主题。王子向亲爱的奥杰塔告辞。奥杰塔在洛特巴尔特的威胁下慢慢离开了王子的怀抱。当曙光初现时一群天鹅静静地飞过湖上。

 天鹅主题不仅是开始和结束第二幕的主题也是整个芭蕾的基本主题第一幕、第二幕和第四幕的终场音乐都以这个主题为基础。柴可夫斯基通过主题变形的手法。用音乐来揭示戏剧情节的发展和正义战胜邪恶的主题思想。在第一幕和第二幕中天鹅主题是一个悲怆的小调式主题描写奥杰塔和她同伴们的悲惨命运而在第四幕的终场音乐中这个悲剧性的主题先改变速度变得激动不安然后从四拍子变为宽广的二拍子由乐队全奏变成庄严的颂歌最后又从小调变为大调。并放慢速度。成为一曲壮丽宏伟的凯歌表现忠贞不渝的爱情战胜邪恶的力量获得了胜利。这种基本主题贯穿发展的手法和他的交响音乐与歌剧音乐是一脉相通的 柴可夫斯基对舞剧音乐进行了许多革新他克服了过去舞剧音乐的公式化弊病赋予舞剧音乐以交响性的发展使之更富于戏剧性大大提高了舞剧音乐的表现力。他在《天鹅湖》的音乐中成功地运用了交响乐原则、奏鸣曲式中主题的对比和展开原则、赋格段及回旋曲式的自由运用原则柴可夫斯基把舞剧中的古典舞(包括双人舞、三人舞、四人舞以及男女独舞等)和代表性民间舞(包括各民族各地区的特性舞)的音乐和表现力大大丰富提高了使之焕然一新。他以真挚动人心弦的旋律如泣如诉的歌唱性乐句为主导巧妙地运用了各种音乐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展开戏剧冲突整个舞剧音乐优美完整、富于诗意。柴可夫斯基强调音乐优美完整、富于诗意强调音乐对于舞剧的积极作用。运用主导动机发展、高密度和声织体等交响乐的创作手法使音乐与

 剧中人物感情、特定场面紧密吻合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在第二幕的《白天鹅双人舞》中那如泣如诉、哀怨委婉的旋律形象逼真地表达出了奥杰塔公主对自己被困于魔掌之中的无助与无奈对纯真爱情和自由生活的无限向往。

 【参考文献】 1.李丹娜《现代芭蕾方兴未艾》《舞蹈》2009.11第 66 页。

 2.王媛《芭蕾舞剧天鹅湖欣赏》《儿童音乐》2008.11。

 3.赵晶玉《芭蕾舞剧天鹅湖赏析》剧作家2008.3。

 4.王彬《天鹅湖》《研究》北京2004。5.布季亚科夫斯基《柴科夫斯基的交响音乐》列宁格勒1935 年第 159 页。

篇二:大学美育论文

大 学 学 美 美 育 育 论 论 文 文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号:311009030127 班级:信管一班 姓名:张世界

  美的本质

 美育,或称审美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具有特殊地位,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有着重大意义。美育是完善人的基本素质,实现人类自身美化,塑造青少年完美人格的重要途径,对于德育、智育、体育有特殊的辅助作用,因而它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具有独特功能和重要地位,是教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这学期开了这门课程,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对美学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相信这些对于我们今后个人的发展会起到巨大作用。

 美是一种社会现象,美根源于社会实践;美是人类通过社会实践在对象上显现出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要认识美的本质首先要认识人的本质。那么什么是人的本质呢? 一、人的本质

  所谓“人的本质”,就是人的规定性,人与其他物类相区别、人之所以为人的地方。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在这里,马克思是从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动物的区别来说明人的本质的,指出了人不同于动物的物种特征,在于“自由”、“自觉”。

  所谓“自由”,是指人认识和掌握了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即人的活动合规律性。动物的活动是不自由的,是消极的、被动的,只能应、顺从外界。如蜜蜂只能按照蜜蜂所属的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蜂房,

  而不能像蜘蛛那样编织蛛网。“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所谓“自觉”,是指人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即人的活动的合目的性。动物的活动是盲目的,受本能支配的,无论蜜蜂建造蜂房还是蜘蛛编织蛛网,都是一种无意识的本能活动。而人却“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按照自己的目的来进行生产。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展开和进行的。所谓社会关系,也就是人与人的关系,其中有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伦理关系、血缘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等。人的活动必然要受到各种社会关系的制约,扣上社会的烙印。在不同的社会阶段、不同的社会人群,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本质会有不同的表现,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发挥。

 综上所述:人的社会关系是由人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造成的,而人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又是在人的社会关系中才能进行的。所以,对人的本质的全面理解,应当是指由人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造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或者说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展开的人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即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创造活动。

 二、美的本质在于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

 美的本质并不等于人的本质,而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于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所谓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就是指人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展开的自由、自觉的活动的特性以及具体表现这一特性的人的创造才能、智慧、勇敢、思想、情感等本质

  力量,通过社会实践(首先是生产劳动,还包括社会斗争、科学实验、艺术活动等等),在人类的实践对象(自然和社会)、人类创造的产品(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上体现出来。

  也就是说,在实践对象上,在人类产品上,体现了人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展开的自由、自觉活动的特性,以及具体表现这一特性的人的创造才能、智慧、勇敢、思想、情感等本质力量,那么,人的本质也就被“物化”了,“对象化”了,得到了肯定和确证。

  从主体来看,这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从客体来看,这是实践对象、自然,被加工、被改造,被打上人的印记,从原始的自然成为人化的自然。

 人们对美的欣赏,实质上是对复现于对象上的人的本质力量的直观、观照,美感也就是人在对象上看到自身的本质力量、人格而引起的喜悦。因此,美的本质可以认为是人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上的复现,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

 三、美是以宜人的感性形式显现出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

  美也是由一定的内容和相应的形式构成的。美的本质,即美的内在品格,是美的内容。但美还要以宜人的感性形式显现出来,才能让人感受到美。美的形式是美的内容的存在方式;离开了美的形式,美的内容无从显现,美也就不可能存在。正因为美具有宜人的感性形式,美的内容所蕴涵的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征才能显现出来,美才是具体的,实在的,可感的,充满魅力的。

 美是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可分离的辩证统一体。美的内容是以宜

  人的感性形式显现出来的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美的形式是显现对人的本质力量肯定和确证的宜人的感性形式。在具体事物中,美的内容和美的形式都是具体的、历史的、相对的统一。至于内容丑陋、形式精美的事物,就不能被认为是美的事物了。

  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美的形象性和感染性都是从这种统一中体现出来的。美的事物如果没有以宜人的感性形式显现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便不成其为美,也无所谓形象性和感染性了。

 最后在这里要向我们敬爱的黎老师说一声:“老师,谢谢您,感谢您的辛勤教导。”

篇三:大学美育论文

美育导论论文

 一、

 美育的独特功能�陶冶情感 开发右脑 提高创造性思维 培养创造能力

  1、中西方学者对美育的认知

  在十八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第一次系统地提出美育理论�主要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他想用审美教育把自私自利的、腐化了的人变成有理性和正义行事的人�进而利于把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变成合理的社会制度�达到改良社会的目的。因为在他看来�人只有通过审美教育才能使感情和理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达到统一。于是“人就会兼有最丰满的存在和高度的独立自由”。

  审美教育�通称美育�不仅要有一套价值体系�而且还需要相应的实施途径�通过它而获得传播�使接受对象在美与艺术的熏陶下情操得到提高�人格有所升华。青年时期是美育实施的关键时期�也是实施美育的主体部分�是形式教育和理想教育的最佳时期。而把握这一新的时代特征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审美素质�使他们认识生活、理解人生、陶冶情感、涵养德性、展示个性、追求美好的人生境界。重新认识当代大学审美教育的功能�认真探讨实施途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当代大学审美教育的本质功能

  时代的要求已把大学的审美教育提到一个新的层面和新的高度。从知识经济时代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的特征上去认识美育的现代功能与地位�特别是在社会形态的转型面前�审美教育应走出以往狭隘的理论分析和学科审美教育的圈子�把目光转向对现实审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以及对教育现状的关注。当代大学美育的功能从本质上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大学美育以感性为基础�使人文精神与科学理性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

  我国传统教育强调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健全的人格。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士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人格内质。21 世纪�面临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文化地位的进一步彰显�大学在坚定科学理性这一伟大的精神气质�弘扬探索精神、实证精神、原理精神、独立精神、创新精神和牺牲精神�同时�更应注重形成一种有利于大学生个性与人格完善的氛围�谋求在最广泛的意义上使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复旦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著名学者陈思和先生曾说�“艺术是培养人文精神的第一台阶�艺术与审美活动紧密相连�最感性也最有趣味。”而审美教育恰是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体手段�通过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者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性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

  �� 大学美育可以为大学生的传统道德素质“升级

  道德素质在大学生素质层次中处于最高地位�有理想人格、高尚情感和坚定意志追求的人才可能成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所谓的美育�根本上仍是以道德感情的陶冶为目的�正如他自己所说�一切美“皆足以破人我之见�去利害得失之计较�则其所以陶养性灵�使之日进于高尚者�固已足矣”�1�。艺术本身具有的那种美�使抱有审美态度的人欣赏它时进入一种审美境界�必然会引起审美主体的情感运动�艺术美中蕴藏着强烈的感情因素�这感情必然会打动欣赏者的心灵而产生情感活动�这种活动对情感本身发生影响�从而使欣赏者受到感染�受到净化。

  �� 大学美育在开发大学生智力潜能和创造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黑格尔把审美活动“看作一种灵魂的解放�而摆脱一切压抑和限制的过程”�2��并精

 辟地提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2�的著名命题。审美活动使人从日常世俗的、受到局限的、操劳繁忙着的存在状态中解放出来�通过亲身的情绪体验�获得心理的满足、情感的共鸣等审美感受�从而进入自由的生存状态。人的潜在的深层心理在自由的审美感受的敲击下苏醒过来�获得自由活动的机会。而这些活动意味着深层心理能够挣脱无形的压制与束缚�开始进入意识的层面�并与之相融合�从而形成完整的创造机制。而这种融合无疑暗示着人的创造力的出现。同时�人们在获得审美感受时�也相应调动了感觉、知觉、理解、想象等多种心理功能的参与�使这些能力得到一定的训练和强化。大学生处于创造性思维和智能结构发展的最佳期�美育对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审美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构建健康的美学精神世界

  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中有许多优秀的成份�但是缺乏一种个性张扬和独立的气质。现代社会从众现象越来越严重�面临群体的压力�他人的引导�依从的倾向�日常性的刻板�大学生的个性也在不同程度上被消磨着。而在审美的世界里�个性和独创性则被作为最宝贵的东西而加以呵护。通过审美教育可以使大学生领略到美学中所蕴含的个性气质和独立精神�从而激发和培育自身的创新能力。除此�美学精神中还蕴含着一种超越、一种和谐�在充满实用功利的日常生活中�它给予人们某种慰籍�唤起了人的终极关怀�有一种对人的意义、民族的命运、人类未来的深切关怀�它还有助于弥合由日常生活导致的种种分裂和矛盾。如果我们的审美教育能够有意识地逐步引领学生去体会这高尚的美感自由和真正的审美享受�那他们的未来精神之路将更加健康、协调。

  二、当代大学审美教育的实施途径

  英国教育家克拉顿.布洛克在谈到教育目的时说�“人的行为缺乏精神活动�对我们来说是令人厌恶的�同样�物品中缺乏审美活动�也是令人厌恶的。但是我们中间大多数人却不是这样。因为我们并不看重我们自己的审美活动的价值�所以我们在别人的工作中也不看重它的价值�甚至不承认它的存在�也不承认它的不存在。”�3�我们的审美教育工作应避免再有这样的“不看重”心理�要在时代背景下�从审美教育流于形式的思想桎梏中解放出来�认真探索大学美育的有效实施途径。

  ��端正观念�提高认识�做好教育主体对审美教育的“思想工作”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有正确的思想�才能产生正确、高效的结果。要切实开展好审美教育�有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首先要端正思想�提高认识�避免枯燥的条文�空洞的说教�要真正在实践领域使师生产生切身的审美感受。同时�我们的大学还要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踏踏实实地做些以人文教育为出发点的有针对性的美育理论研究工作�充分认识美育在纯正人性、提升个人精神境界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方面的重要意义�从当代大学生实际出发�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科学地开展审美教育活动。

  ��尊重规律�主动挖掘�创造开展审美教育的良好氛围

  美育是情感、审美、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的教育�它更多的蕴藉于科学教育之中�内化于师生生活之中。而内含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之知识中的美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不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它需要师生自觉地挖掘。为此�我们的学校和每一个具体的教育工作者都要善于通过有效便捷的手段把美育的开展方式从理念化为感性�从抽象的探讨变为具体的实践。要明确审美教育是每一个教师不容推卸的职责�教师自身应注重美学素养的学习与积累�在各自学科知识的传授和理解过程中有意识渗透科学精神和美学精神�学校要把审美教育作为深入开展人文教育的基础�将其渗透在环境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之中�营造具有美学气息的校园人文精神氛围。

  ��倡导读书传统�学习文化经典�提高人生境界�培养创新精神

  人总得要有一点精神�要有高尚的人生境界�健全的人格�才能成为对社会、国家、民族有用的人。这也是审美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层次。中国及世界各国的文化经典是人类几千

 年文明发展的记载�无不贯穿着人生境界和人格完善的思想。同时�文化经典都有思考深邃的特点�其论述和概括都具有极丰富的内涵�博大精深�能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力�许多文化经典对问题的分析�往往超出常人思考�独辟蹊径�令人耳目一新。所以�阅读文化经典�研究文化经典�可以丰富想象力�激发创新思维�还可以建构新的思维方式。我们的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念和读书方法�养成真正爱读书和会读书的良好习惯�这是我们开展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对美学素养、人文精神的养成至关重要。可以推荐经典书目�成立读书协会�举办名师经典导读�交流经典阅读心得�通过多种措施真正使研读文化经典名著成为学生的自觉意识。同时更需要我们的教育者能真正坐下来和学生一起步入这深沉长久、超越时空的精品殿堂。

  ��依托科技与艺术活动�弘扬美学精神�建构学生的精神世界

  “工作中缺乏美�就意味着做工作的人的精神愿望不能令人满意�这就像思想没有真理、行动没有正义一样�是浪费生命�是一种通常的罪恶和危险。”�3�我们要在广泛开展的校园科技、文化、艺术活动中�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于一体�同时�贯注一点审美的理念和气质�增加一点美学的理想和趣味�真正把科技和艺术经过上百年、上千年的传承、积累与沉淀下来的文化内涵�熔铸到学生心里�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精神、游戏精神和超越精神�使学生在大学阶段获得健康、协调的全面发展�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建立美好的生活方式�提高生存质量奠定基础。

 浅谈美育对大学生成才的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大学生接受审美教育,不仅有助于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基本的审美能力,而且对于个性完善和全面发展也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篇四:大学美育论文

论文:再谈美育的作用 摘 要:美育在我国的现代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促进了德育、智育和体育等各方面的平衡发展,而且,在塑造理想人格、净化情感、纯正功利意念和开掘潜能、发挥人的创造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我们的教育部门和教育者要予以高度的重视,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美育;作用 我们认为,美育的性质有两个层次,一是通过审美形式来实施教育内容,即“寓教于乐”,“寓教于美”;二是审美自身就是实施美育的目的,美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创造美的人生,提升人的境界,提高人的素质。具体的说,美育是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树立、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的教育;是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情感,美化人们的生活,使人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教育。

 一、美育能深化德育,提高人的思想素质 美育与德育是紧密联系着的,“美与道德是亲姊妹。”别林斯基的这句话清楚地指出了美与道德的关系。席勒也指出:“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是首先让他们成为审美的人。”“从感受的受动状态到思维和意志的能动状态的转变,只有通过审美教育自由的中间状态才能完成。”①

 养育对德育的深化作用,在我国的先秦美学思想中也有所表现。当时学校重要的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就包括了德育的内容(礼),美育的内容(乐),并且指出了“乐所以修内”即艺术能够陶治思想情操;主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认为修身应当先学诗,没有“乐”是不能成功的。近代的蔡元培先生也认为,实行美育,可以“使人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已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②这同样说明了美育能深化德育。

 而且,美育主要是以文艺为主要内容的,而文艺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有典型性情感性。所以,通过文艺手段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既生动又能以情动人,把美德潜移默化地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例如,学校中的政治课仅以伦理哲学的观念说教,难免枯燥乏味,学生不感兴趣,而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假如运用影视、美术、音乐\戏剧、文学等艺术的形式,就会在美的形象感染和情感愉悦中自觉自愿、不知不觉地达到教育目的,使人的思想觉悟和情操志趣得以提高和陶冶。这种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美育手段,对提高人的道德品质、思想素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美育能够开发智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智育侧重于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而美育着重于情感方面的陶冶。其实,美育还可以促进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的发

 展。美国科学家罗杰斯佩里成功地研究出了人脑两半球的不同功能,证实了人的左半脑偏重于语言、逻辑、抽象思维等方面,而右半脑偏重于情感、空间、形象思维等,功能在艺术方面。所以,如果不通过艺术等手段对主管形象思维的右半脑进行训练就等于放弃了大脑一半的开发,这势必会造成智力(主要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局限。而美育正好有形象性的特征,人们的审美实践总是从某一具体的形象(如美的自然景观,美的人物事件,美的艺术形象等)开始的,随着感受、领悟的深入,随着想象的展开,而达到情感上的愉悦与满足,受到美的熏陶与启迪。再说,美育的内容都是具体可感的。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中小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具体经验材料的支持,具体的经验材料越丰富,就越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所以,通过以形象性为特征的美育,既能使学生学会一定的音乐、美术等方面的技能,又积累了大量的具体的,用于思维的经验材料。这对拓展他们的想象力,激发其潜在的创造力有着巨大的作用。

 三、美育能提高人的人体美意识和人的健美水平 美育和体育的关系十分密切,美育深化了体育,体育开拓了美育。体育的本质是强身健体,以此提高社会生产和创造全面发展的人。美育则要求体育从健康的水平提高到健美的水平,即按照美的规律建造人的身体,以向更高的文明程

 度提升。也就是说,体育侧重于身体上的健美,而美育侧重于精神上的健美。而精神上的健美对身体上的健美有着重要作用。比如,审美观念是否正确,对人的人体美就有着重大的影响。假如审美观念不端正,那么就会出现畸形的“美身材”。例如旧中国妇女的裹足、束胸和西方曾出现的束腰等,都是审美观念不端正的产物。

 体育运动可以说是一种健与美相结合的艺术。甚至可以这么说,健美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体育发展。因为体育不仅要求动作准确、迅速,还要求造型优美、动作协调而有节奏。这就要求运动员有对造型艺术的审美感受力,有艺术想象力和音乐节奏感,这些也正是美育所要训练的基本内容。而且,当代的体育运动正沿着愈发凭借美感因素和审美爱好来取胜的轨迹不断前进。就拿艺术体操比赛来说吧。它不但要求运动员的动作准确,而且还要求其具有舞蹈、雕塑的造型美;它不但要求动作的连贯、迅速,还要求其有合乎节奏、旋律的音韵美。所以,没有一定审美修养的运动员,是难以取得优异成绩的。这也就要求我们的现代体育绝不能忽视对运动员的审美教育。

 四、美育能塑造理想人格、净化情感,纯正功利意念 人生体性的“七情六欲”带有动物本能,有很强的功利性和片面性。通过审美教育,可以使本能的理性人格化,具有浓厚的人的感情。同时,也能使人的情感理性化,即能使

 人有意识地发展高尚的、健康的情感,摈弃低级的,病态的情感。这种理性和感性相协调的理想人格,才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愁闷无聊、悲哀伤感,痛不欲生,甚至产生邪念的时候,只要我们去逛逛田野,听听音乐,或吟首诗作幅画,观花赏鱼……之后,乐趣便会油然而生,杂念烟消云散。从而我们的感情得以净化,功利意念变得纯正了。正如斯宾塞所说的:“如果没有绘画、音乐、雕塑、诗歌以及自然美所引起的美感,人生乐趣就会失掉一半。”③细想,如果我们生活在纯理性的世界时,周围都是冷漠和麻木不仁,那生活真的是没有意思。难怪梁启超也说:“倘若在生活全部内容中把‘美的成分抽出,恐怕便活得不自在,甚至活不成。’”④可见,审美教育在塑造理想人格,净化情感和纯正功利意念上有着重大作用。

 五、美育能开掘潜能,发挥人的创造力 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重视开掘学生的潜能,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性。如果学生缺乏起码的美育而不掌握与之有关的技能,那必将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受到限制。例如美术教学可培养学生对形、体、比例、空间、色彩和透视的认识和初步的表现技能。这些认识和技能的,对学生的继续深造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大学的许多专业都需要学制图、绘表,这就很需要学生能目测比例和徒手画,

 如果学生没有受过写生训练,那么他们目测比例和徒手画的能力必然薄弱,这也势必会影响到他们掌握专业知识的难易程度。另外,美育在培养人的感受力的敏锐性、支配力的自控性和精神气质等素质方面,更具有其独特的作用。如绘画中色彩变化的协调、音乐中节奏旋律的谐和、文艺中风骨格调的雅俗等,是伦理哲学和科学定理所不能完全说清的,只有在审美实践中才能体验到。音乐家毛击锣鸣的耳朵、画家明察秋毫的眼睛,正是艺术实践使其感受力深化的结果。美术具象造塑和音乐抽象音韵的艺术训练,在丰富想象力、锻炼形象思维能力方面,都是德育、智育和体育难以代替的。而敏锐的感受力,丰富的想象力和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为开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有利的保证。

 综上所述,美育在我国的现代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促进了德育、智育和体育等各方面的平衡发展,而且,在塑造理想人格、净化情感、纯正功利意念和开掘潜能、发挥人的创造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这对我们的现代教育将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注释:

 ①席勒:《美育书简》 徐恒醇译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4 年 9 月版 第 21 页 ②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 见《蔡元培美学文选》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3 年 4 月版 第 68 页 ③罗素:

 《教育论》第 30 页 转引自《西北师大学报》 1992年第 5 期 第 80 页 ④梁启超:《饮冰室文集》第 39 卷 商务印书馆 1936 年版 转引自《西北师大学报》 1992 年第 5 期第 81 页 参考文献 [1]《美育原理》 仇春霖主编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8 年9 月版 [2]《蔡元培美学文选》 文艺美学丛书编辑委员会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3 年 4 月版 [3]《美育书简》 席勒著《美育书简》 徐恒醇译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4 年 9 月版 [4]陆广智 《论美育》 见《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1992年第 4 期

篇五:大学美育论文

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1 年 8 月第 15 期教育改革与发展1 一流大学美育教育机制现状1.1 世界一流大学美育教育机制现状美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 其世界一流大学有哈佛、耶鲁、康奈尔大学等。

 美国大学能在短短的几百年中异军突起, 得益于对各个学科的关注和重视,美育教育更是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芝加哥大学成立于 1881 年,该校的诺贝尔奖得主就有 82 位,其中包括学生、教授和访问学者,为人类科技进步和社会研究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芝加哥大学一直采取严格的通识教育政策, 它的美育教育蕴含于“人文科学”系列通识课程之中,并主要集中在本科的一二年级,采取名著导读的教学模式,具有浓厚的古典文学气息。与国内注重专业课程有所不同,芝加哥大学的学生毕业必须完成 42 门课程, 其中 21 门必须为通识课,而艺术类课程至少要修 3 门。

 这 42 门通识课主要涉及文史经典研读、戏剧、音乐、视觉艺术、人类文明研究这三个部分。相比之下哈佛大学几乎没有名著阅读课程, 虽具有强烈的人文气息,但更多地将目光聚焦现实,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它成立之初是一所具有鲜明英国大学特征的神学院, 此后 200 年的时间里哈佛大学一直延续欧洲传统教育模式, 以陶冶情操和关注学生的心智成长为首要教学目的,美育教育早已融入其中。

 1869年新校长改变了过去严格限制课程的规定, 将本科生所有的课程全部改为选修制; 1874 年起正式把非专业艺术教育列入本科课程。

 此举措给予了本科大学生更多选择的自由,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此后哈佛大学的课程无论怎么变动,文学艺术教育的比例始终呈上升趋势, 约占课程总数的四分之一。

 2009 年哈佛大学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之上增加了美学领域的课程, 至此哈佛大学的美育教育体系已基本建成,对人文科学的学习要求也进一步加强。大学内还建立了著名的哈佛大学博物馆, 主要分为艺术和自然历史两大类,艺术博物馆共有三个,各自收集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作品。1.2 我国一流大学美育教育机制现状我国的美育观念起步较晚,“美育” 一词最早是在1901 年由蔡元培提出的,两年后王国维将美育理论较为全面地引入国内。

 然而我国美育教育的建设是在改一流大学美育教育机制建设及趋势研究霍楷,马飞扬(东北大学,辽宁沈阳 110819 )摘要:美育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若长期得不到重视,教育的真正目的也难以实现。

 该文采用数据搜集、案例分析、文献参考等研究方法,结合国内一流工科院校的求学经历,对各国美育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比较。创新之处在于将理论与自身经历相结合,从根本制度上发掘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大学美育教育新思路。关键词:美育;素质教育;艺术中图分类号:

 G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206 ( 2021 )

 08 ( a )

 -0091-04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Construction and Trend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First Class UniversitiesHUO Kai, MA Feiyang(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110819, China)Abstract: Aesthetic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f aesthetic e-ducation is ignored for a long time, 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the real purpose of education. This paper uses data collec-tion, case analysis, literature reference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combined with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of domesticfirst-class engineering colleges,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the world and do-mestic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Its innovation lies in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materials and their own experience,exploring problems from the fundamental system, with strong pertinence, and striving to explore a new idea of universityaesthetic educ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 Aesthetic education; Quality education; Art课题来源: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背景下教育改革实践 研究》(编号:JG20DB151 )成果;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专项课题《东北大学竞赛育人与素质教育深度融合的教学实践与特色研究》(编号:

 2019SZEYB24 )成果; 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一流特色创新示范育人模式与素质教育深度融合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编号:

 2020-AFCEC-180 )成果。作者简介:霍楷( 1979- ),男,满族,辽宁海城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91 - -

 教育改革与发展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1 年 8 月第 15 期革开放之后才逐步发展起来的, 1999 年 1 月教育部正式发文,批准建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 32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2 年 7 月教育部颁布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指出 : 普通高等学校应当开设艺术类必修课或者选修课, 艺术课程应当进行考试或者考查,考试或者考查方式由学校自行决定,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应将成绩计入学分。清华大学的美育教育除了课堂教学之外, 也积极开展各类艺术活动。它的校园艺术活动、艺术社团是国内高校参与人数最多、水平最高的,每年都能做到几乎全员参与,达到了较高的综合水平。北京大学的美育教育活动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并涵盖各个领域和地区,并于 2010 年成立了昆曲工作坊和中国戏曲学院交流密切,将活动做到更加专业化;地处西北的兰州大学也因地制宜地开设了敦煌艺术设计专业并成立了敦煌学研究所,开设了《敦煌石窟艺术概论》《丝绸之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等 10 余门人文选修课,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和美育工作的展开。

 国内一流大学逐渐走上了内驱式发展,从而为美育教育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但部分大学仍然存在着课程设置随主观因素改变、 随意性较强等问题。2 一流大学美育教育机制存在的问题2.1 部分一流大学美育教育的差异大当前国内各个一流大学积极开展美育教育工作,但仍然面临着诸多困境与差异,具体表现为:理念差异大、制度差异大、水平差异大。差异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 横向是指国内一流艺术类院校、 师范类院校艺术专业和非艺术类院校的三类美育教育制度相差甚远、相互孤立,缺乏交流与沟通,因而无法做到取长补短。国内知名一流大学之间的美育教育也存在着不小的水平差异。

 清华大学针对本科生设置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该课程体系包括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新生研讨课、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和一般文化素质教育课。

 要求在本科学习阶段修满 13学分, 其中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为必修, 占 1-2 学分;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和新生研讨课为限选,至少5 门或 8 学分。

 国内很多“双一流”大学也开设了各种人文选修课,每门课程占 1-2 学分。但本科生在校期间仅仅需满 4 学分即可,其中 2 学分须为艺术类选修课,若有兴趣也可以多修学分。

 除此之外北京大学汲取国外美育教育的先进方法,开展了小班教学、小组讨论、现场演示等教学方法, 而当下国内大多数大学还采用传统的大班授课,内容主要以概论、通史的形式展现,内容方法十分陈旧,这也是美育教育存在的水平差异。2.2 部分一流大学美育教育的层次低在授课方法上, 国内部分一流大学依旧采取大班授课进行知识灌输, 单一的授课方式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并缺乏和教师的互动交流, 难以达到美育教育的初衷。在教材方面,国内美育教育的课堂上缺乏统一的教材,仅靠教师的口头讲述,使学生接受的知识较为碎片化,不够系统和理论。但也不能搬运美院的学生课本, 需要国家统一组织教师进行编写非艺术专业的大学教材。东南大学在这方面做出了成功尝试,由校文化素质中心牵头,先后主编了《美学与艺术鉴赏》《美术鉴赏》《传统艺术与文化传统》 等多部在学校内外产生较大影响的教材。在校园文化活动方面,部分学校不注重艺术氛围的营造, 很多艺术活动只是学生自发组织的兴趣活动,缺乏专业的指导,以上问题最终导致这些大学美育教育层次不高。2.3 部分一流大学美育教育缺失国内部分一流大学在美育教育方面缺乏长期的发展计划,主观随意性较强,无法形成内驱式发展,所谓内驱式发展,指按照艺术教育的内在规律、在制度上得到保障的发展。

 调查发现国内 86.4% 的高校没有设置美育专职人员, 一半以上高校的艺术类教师总数不超过 20 人。

 北方工业大学虽然是一所理工类大学,但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就将大学语文和美育课程列为各个专业的必修课,为此还成立了专门的教研室,然而这一举措却受到了部分校内外教师的不理解。

 负责教师表示:“美育对学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熏陶过程, 难以通过考研率、就业率体现出来,所以要赢得广泛的认同很难”。以上事例进一步体现了国内大学美育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建立美育教育制度任重道远。3 一流大学美育教育机制定位3.1 全人培养的美育教育目标我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中的 “大学” 一词本意是指“大人之学”,也就是全人的教育。

 1999 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都在德、智、体后面加上了“美”,由德育、智育、体育“三育”完善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四育”,这是对教育方针认识的历史性转变。

 因此教育的目的应该是综合性的,不应该仅仅传授技术和技能,而应该是塑造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我国建立了以科学技术教育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具有制度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特点,至此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学之道”也就是人文素养的培养被完全取代。

 “美”从来不是艺术所独有的,它是艺术和科学共有的事物,是相辅相成的。美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助于学生在科研时大胆设想、 发现问题。

 科学上的创新光靠严密的逻辑思维不行,创新的思想往往开始于形象思维,严密逻辑印证的前提是发散思维的联想。以美育为代表的人文教育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有效抵抗各种突发状况和价值冲突,有利于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因此全人培养才是美育教育的最终目标。3.2 价值引领的美育教育导向价值观是人们思想引领行为的指引与基础,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 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高等教育应该充分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现文化本位、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坚定不移地走出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新道路。

 唯有注重文化内涵的教育才会培养出德才兼备、勇于担当、有创造力的新时代人才。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注重学生品行和气节的培养,早在西周时期就出现了以礼乐为核心的六艺教育,92 - -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1 年 8 月第 15 期教育改革与发展即要求学生掌握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基本技能。

 在此后一千多年里的时间里,儒家经典的“四书”“五经”一直定为科举考试的必考科目, 艺术教育也被视为教育的最高境界。

 我国的传统艺术时刻散发着生命的活力,因此美育教育应该树立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将什么作为自己的理想信念,作为自己择业标准,乃至自己的创新创作导向,在面对多元诱惑与负面影响下能够保持头脑清醒, 利用自己的专业和能力服务大众,为人们谋幸福生活。4 一流大学美育教育机制建设4.1 顶层设计的美育教育定位国内一流大学的美育教育应该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进行,两手齐抓。

 相比于通俗易懂的流行艺术,高校美育教育的内容必须是高雅的、专业的,因此形成高雅的艺术氛围是国内一流大学美育教育的定位目标。形成高雅的校园艺术氛围首先要打造校园中的特色文化项目,中央美术学院的校园歌手大赛、北京大学的五四诗歌朗诵会等, 都是国内极具代表性的校园文化活动。

 形成品牌特色有助于强化学生对文化活动的亲近感和认同感,并提升学校知名度。其次学校要细致入微地将美育渗入到校园每一个角落, 使其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美的存在,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最后学校可以给予文化艺术活动以奖励支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艺术活动,并设置学分制度,要求每一位本科生在毕业前修满艺术学分, 客观上也促进了校园艺术氛围的形成。总之校园艺术活动既要蓬勃发展,又要润物无声,既要热情澎湃,又要细致入微,只有让学生沉浸式地参与其中,才能使之获益匪浅、终身受益,才可以建成国内一流大学美育教育的新机制。4.2 多元高效的美育教育手段北京大学是国内最早规定艺术类课程为全校必修课的院校,早在 1991 年就规定全校本科生在校期间修满 2 学分方可毕业。

 北京大学还成立了学生艺术团体共 8 家、文化艺术类社团 59 家,涉及范围包括音乐、舞蹈、朗诵、戏曲等,并时常邀请中国戏曲学院的本科生前来演出,为美育教育的专业性、艺术性添砖加瓦。

 北京大学还汲取美国大学的先进经验,采取小班教学、名师讲授等多种教学方式,打破了以往的通史、概述类教育。因此国内大学除了开设艺术课程之外,也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开展美育教育工作,多元化、高效率的美育教育手段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也可使之印象深刻、受益匪浅。4.3 全程培育的...

推荐访问:大学美育论文 美育 论文 大学

版权所有:贝贝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贝贝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贝贝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湘ICP备1200974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