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担当和坚守推动边疆民族地区教育质量提升

时间:2023-04-05 08:12:01 来源:网友投稿

以担当和坚守推动边疆民族地区教育质量提升4篇以担当和坚守推动边疆民族地区教育质量提升 收稿日期:2020-12-03基金项目:本文系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习近平总书记‘五个认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担当和坚守推动边疆民族地区教育质量提升4篇,供大家参考。

以担当和坚守推动边疆民族地区教育质量提升4篇

篇一:以担当和坚守推动边疆民族地区教育质量提升

日期:2020 -12 -03基金项目:本文系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 ‘五个认同’重要论述在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实践研究” (项目号:YB2019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王超品,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困境及实现路径王超品[云南大学,昆明 650500]摘 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经济增长目标转向高质量发展。作为我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边疆民族地区更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环。边疆民族地区具有特殊属性,实现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进而保障 “十四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是国家治理始终贯穿的命题,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如何更好地实现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本文回归理论和逻辑的起点,结合边疆民族地区实际情况,并加以分析,提出实现路径,以期进一步推进我国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内涵;困境;实现路径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 -7511 (2021)04 -0130 -08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切中时代脉搏、把握实践要求、顺应人民期待,总揽全局,主动谋划,不断推进理论与实践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新成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经济增长目标转向高质量发展。这也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需要深入把握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困境以及实现路径,进一步推进我国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一、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诠释充分结合边疆民族地区实际情况,从边疆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的角度进行考量,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自身独特的丰富内涵。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发展的新形态,边疆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彰显。(一)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的新形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指导我国开展边疆地区民族工作的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结合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从现实情况出发,派出民族工作队宣讲党的民族政策,改变少数民族对新生政权的误解并改善与汉族或者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另一方面,在宣讲的基础上,实行民族识别工作。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根据国内民族问题的特殊性,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组织成立科研队伍,· 0 3 1 ·政治学DOI:10.19833/j.cnki.jyu.2021.04.015

 展开对当时国内各民族进行民族识别工作,根据多方考证和溯源,最终确认了 55 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识别工作的开展,使得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得以提高。在马克思的经典阐述中,民族发展的新形态需要以合理的价值取向和有效的制度载体为表征。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正是通过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和制度,来实践马克思关于民族发展新形态的科学构想,提高生产力,创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价值关系。首先,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因素是生产力的巨大提高。马克思在 《资本论》第一卷中对于生产力使用的是 “the productivepower”,①马克思又进一步论证了 “一切生产力即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②的说法,并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与此同时,马克思也为人类提出了一种衡量精神产品生产能力的生产力概念。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就意味这是着一种新的衡量精神产品生产能力的开启。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从 1949 新中国的成立到 1978 改革开放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转变,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这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次,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旨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带有逐利性,这种一味追求利润的单向度生产容易带来人与自然关系的对立。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要实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开始实行环境保护政策,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史上最严厉的 《环境保护法》出台,再到新发展理念和习近平总书记 “两山论”的提出,这些都充分显示了一直以来我国对自然环境的重视。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的发展,不仅仅要体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也要充分体现边疆民众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再次,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以实现人与人和谐共处为主要目标。世界范围内,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当代文化,并且植根于自身独特的文化传统之中。对于中国而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思维定势、风土人情等铸就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中国传统文化一贯尚“和合”。

 “和合”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 ‘和’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向善的道德观。”③在这种理念指引下,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必将建构在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谐关系之上,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实现也不例外。最后,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旨归。马克思认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④马克思所要探寻的民族发展的新形态,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必须保证每个民族的全面自由发展。从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视角来分析,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仅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且也将为人类的自由全面解放而奋斗终身。(二)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是边疆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是边疆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命题。进入新时代以来,精准扶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是深刻表现出党在前进的征程中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不断满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将边疆民族地区作为全国扶贫的主战场。在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11—2020 年)》文件中,单独一部分具体阐述对边疆民族地区· 1 3 1 ·政治学 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困境及实现路径①②③④Marx and Engels Collected Works (Volume 35),Lawrence and Wishart,Electric Book,2010,p. 5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 (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年,第 173 页。习近平:《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 60 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2014 年 5 月 16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年,第 9 页。

 的布局,确定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理念。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在以不让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掉队为扶贫工作的基本原则,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让各个地区的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在 2020 年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农村贫困人口减少 1109 万,贫困发生率降至 0. 6%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①但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稳步向前,继续推进贫困地区的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让全体人民群众迈向更加富裕的生活。在 2020 年的11 月 14 日,云南最后 9 个县市退出贫困县序列,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②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边疆民族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是对边疆治理现代化实现对外开放的纵深要求。边疆治理的现代化必将伴随改革开放而逐步深入。2013 年 9、10 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以及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了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时隔不久,以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③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内容,从此, “一带一路”正式纳入国家战略之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土空间开发开放的重心主要聚焦在东部沿海地区和沿长江中下游区域,整个国土空间开发开放格局呈现出明显的倒 “T”字型结构。④这也便使得陆地边疆开放总体水平不高。如何提升国土空间全域的开放水平,日益成为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边疆民族地区开放水平相对滞后的现实,为不同的陆地边疆省份做出了方向的指导。广西 “要立足独特区位,释放 ‘海’的潜力,激发 ‘江’的活力,做足 ‘边’的文章,夯实提升中国—东盟开放平台,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

 ⑤ 云南要建设成为 “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⑥ “一带一路”这一国家战略赋予了边疆民族地区前所未有的战略使命和地位。边疆民族地区新的历史定位,为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将会成为中国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无论是对外开放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发展潮流,还是 “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的追求,边疆民族地区逐渐完成了由国内的边缘区向东南亚、南亚、中亚的核心地位的转变,地缘政治、经济领域、文化等多领域的战略地位上升。亚欧大陆桥的修建,泛亚高铁网络的不断完善,大大加深了边疆民族地区与国际社会的联系,商品、资本、人才相互之间流动。中国整体实力相对于东南亚、南亚、中亚地区各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也必将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就势必会形成 “虹吸效应”,即相对发达地区对相对不发达地区人才、资金等的聚集效应,在国内、国外两个因素的双向推动下,边疆民族地区必将实现大踏步地前进和跨越式的发展。(三)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彰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⑦ 正如塞缪尔·亨廷顿所说:“社会越复杂,异质性越强,政治共同体的建立· 2 3 1 ·云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20 卷·第 4 期政治学①②③④⑤⑥⑦参见 《政府工作报告———2020 年 5 月 22 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中国政府网,http:/ /www. gov. cn/guowuyuan/2020zfgzbg. htm,2020 年 5 月 22 日。《诗经:民劳》。参见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政府网,http:/ /www. gov. cn/jrzg/2013 - 11/15/content_2528179. htm,2013 年 11 月 15 日。刘慧,叶尔肯·吾扎提,王成龙:《“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影响》, 《地理科学进展》2015 年第 5期。习近平:《扎实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人民日报》2017 年 4 月 22 日。习近平:《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日报》2015 年 1 月 22 日。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3 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年,第 119 页。

 和维持就越依赖于政治制度的功用。”①因为,“良好的制度、利益共享的规则与原则,则能够正确地引导人们最恰当地运用其知识进而切实有效地引导其社会目标的实现”。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稳定的政治制度、良好的政治制度,同时也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政治制度。自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开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探索再到成功实践,四十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取得了成功。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开启,就是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高质量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而实现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能够有效缩小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彰显。不仅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要求,也体现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尤其对于边疆民族地区,大多数是属于贫困地区,实现边疆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缩小贫富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二、当前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存在的困境边疆民族地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需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但是,基于边疆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我们不难发现民族认同问题凸显、边疆治理法制化水平不高、边疆民族地区对大数据的认知和使用率有待提升等,都是制约当前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一)民族认同问题的凸显由于边疆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以及长期处于国家的边缘地带,一个民族的民族意识是在历史的长期积淀中形成的,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德国史学家梅涅克曾指出:“文化民族具有高水平的族群同质性,使得民族于族群认同重合,它受到自然或历史的力量而非政治力量的塑造,民族成员的动力不是源于自发的政治 效 忠,而 是 来 自 近 乎 天 生 的 族 群 认同。”③由此可以看出,民族认同建立在文化同质的基础上,民族认同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在边疆民族地区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身处边疆地区的民族,常常受其他地区的侵犯,从而导致相对闭合的文化环境,地方民族主义情况严重。除此之外,民族认同也具有复杂性。民族在社会演变的进程中,受到的宗教影...

篇二:以担当和坚守推动边疆民族地区教育质量提升

平在西藏考察时强调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7 月 21 日至 23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西藏,祝贺西藏和平解放 70 周年,看望慰问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这是 21 日上午,习近平乘坐飞机抵达林芝米林机场,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载歌载舞,热烈欢迎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摄

  7 月 21 日至 23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西藏,祝贺西藏和平解放 70 周年,看望慰问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这是 21 日下午,习近平在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考察时,向村民们挥手致意。新华社记者 申宏摄

 7 月 21 日至 23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西藏,祝贺西藏和平解放 70 周年,看望慰问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这是 22 日下午,习近平在位于拉萨西郊的哲蚌寺考察。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7 月 21 日至 23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西藏,祝贺西藏和平解放 70 周年,看望慰问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这是 23 日上午,习近平在拉萨亲切接见驻西藏部队官兵代表,向驻西藏部队全体指战员致以诚挚的问候,对驻西藏部队作出的突出贡献给予充分肯定。新华社记者 李刚摄

  西藏和平解放 0 70 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艰 苦奋斗、顽强拼搏,社会制度实现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城乡面貌今非昔比。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新西藏,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边境地区建设,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在推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就,奋力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要准确把握西藏工作 的阶段性特征,扎实做好群众工作,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确保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幸福。要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反分裂斗争教育、新旧西藏对比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教育结合起来,多谋长久之策,多行固本之举。要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打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

  推动西藏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所有发展都要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都要赋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都要 有利于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要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的成果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际行动。要在锤炼党性上力行,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党的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用伟大建党精神滋养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胸怀“国之大者”,始终用党性原则修身律己,切实以坚强党性取信于民、引领群众。要在为民服务上力行,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当好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领路人,用心用情用力 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要在推动发展上力行,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党史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坚

 持求真务实、担当作为,创造性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努力做出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新业绩

  新华社拉萨 7 7 月 月 3 23 日电 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 70 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西藏,祝贺西藏和平解放 70 周年,看望慰问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给各族干部群众送去党中央的关怀。习近平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到西藏庆祝西藏和平解放,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是第一次,充分表达了党中央对西藏工作的支持、对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关怀。

  习近平指出,西藏和平解放 70 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社会制度实现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城乡面貌今非昔比。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新西藏,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习近平强调,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边境地区建设,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在推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就,奋力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7 月 21 日至 23 日,习近平在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吴英杰、自治区政府主席齐扎拉陪同下,先后来到林芝、拉萨等地,深入农村、城市公园、铁路枢纽、宗教场所、文化街区等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

  21 日上午 11 时许,习近平乘坐飞机抵达林芝米林机场。西藏各族干部群众手举花束、载歌载舞,热烈欢迎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并向总书记献上哈达、切玛、青稞酒,表达对总书记的衷心祝福。

  随后,习近平乘车来到尼洋河大桥,远眺水波荡漾、草木葱茏的雅尼湿地,听取雅鲁藏布江及尼洋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情况。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保护优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重要江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统筹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守护好这里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

  当天下午,习近平来到林芝市城市规划馆,了解林芝城市建设历程及发展规划。习近平表示,生活在高原上的各族群众,长期以来同大自然相互依存,形成了同高原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要突出地域特点,引导激发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理念,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合理确定城市人口规模,科学配套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加强森林防火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

 位于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的嘎拉村,因春季盛开的山野桃花而闻名。习近平来到这里,听取嘎拉村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等介绍,走进村便民服务中心、“绿色银行”兑换商店、卫生室等详细了解有关情况。村民达瓦坚参热情迎接总书记到家中做客。习近平仔细察看卧室、厨房、储藏室、卫生间等,并同一家人围坐在客厅里聊家常。达瓦坚参告诉总书记,这些年他们家靠着跑运输、桃花节分红、土地流转、种植养殖,去年全家收入超过 30 万元。习近平听了十分高兴。他指出,嘎拉村的美好生活是西藏和平解放 70 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一个缩影,这里是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盛开的地方。乡亲们的好日子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也是你们自己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的。要落实好党中央支持西藏发展政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村民们聚拢在路旁,手捧洁白的哈达,欢呼着向总书记问好,脱帽向总书记致敬。习近平祝愿大家幸福安康,扎西德勒。

  离开嘎拉村,习近平来到位于林芝新老城区交界处的工布公园,察看公园绿化和基础设施。习近平强调,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是重要评判标准。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群众生活品质。习近平向在公园广场上跳舞的当地群众和游客送上祝福,祝愿各族群众生活好上加好,芝麻开花节节高。

  今年 6 月 25 日,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拉林铁路开通运营。22 日上午,习近平来到川藏铁路的重要枢纽站林芝火车站,了

 解川藏铁路总体规划及拉萨至林芝段建设运营情况,听取推进雅安至林芝段建设情况汇报,坐上专列实地察看拉林铁路沿线建设情况,深入研究有关问题。习近平高度重视川藏铁路建设,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部署全面推进川藏铁路建设,对推进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规划建设川藏铁路是促进西藏发展和民生改善的一项重大举措,雅林段的地形地质和气候条件更加复杂,修建难度之大世所罕见,要发挥科技创新关键性作用,迎难而上、敢为人先,坚持科学施工、安全施工、绿色施工,建设好这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的标志性工程。要统筹谋划好西部边疆铁路网建设,充分论证、科学规划,更好服务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

  当天下午,习近平来到位于拉萨西郊的哲蚌寺。措钦大殿广场,法号齐鸣,哲蚌寺管委会负责人向总书记敬献哈达,僧人提香炉、持宝伞,总书记沿台阶步入大殿。习近平听取西藏宗教工作情况和哲蚌寺加强创新寺庙管理情况介绍,并察看措钦大殿,充分肯定哲蚌寺这些年在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祖国统一等方面作出的积极贡献。习近平走出大殿,数十名僧人手捧哈达欢送总书记。习近平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尊重群众的宗教信仰,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促进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民族和睦,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积极作用。

 位于拉萨市老城区的八廓街,距今已有 1300 多年历史。习近平步行察看八廓街风貌,走进特色商品店,询问旅游文创产业发展、藏文化传承保护等情况。各族群众纷纷向总书记问好。习近平挥手向大家致意。习近平接着来到布达拉宫广场,广场上鲜艳的国旗迎风招展,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巍峨耸立,布达拉宫气势恢宏。习近平询问布达拉宫保护管理等情况,亲切看望各族群众。广场上的游客和当地群众齐声高呼“总书记好”。习近平指出,西藏是各民族共同开发的,西藏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藏族和其他各民族交流贯穿西藏历史发展始终。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已经开启,西藏发展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只要跟中国共产党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心协力,加强民族团结,我们就一定能够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祝福各族群众“扎西德勒”。

  当晚,习近平在西藏人民会堂同各族干部群众共同观看民族文艺演出。悠扬的民歌、奔放的舞蹈,展现了西藏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表达了西藏各族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共同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心。

  7 月 23 日上午,习近平听取了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对西藏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希望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协力,砥砺前进,努力建设好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习近平强调,要准确把握西藏工作的阶段性特征,扎实做好群众工作,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确保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幸福。要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反分裂斗争教育、新旧西藏对比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教育结合起来,多谋长久之策,多行固本之举。要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打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

  习近平指出,推动西藏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所有发展都要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都要赋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都要有利于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深化改革开放,加快铁路、公路及其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建设国家清洁能源基地,统筹发展和安全,走出一条符合西藏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习近平强调,这些年来,西藏各族群众生活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所到之处感受到了大家对过上好日子的幸福之情、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更加聚焦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一件一件抓落实,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要加强边境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族群众扎根边陲、守护国土、建设家乡。

 习近平指出,保护好西藏生态环境,利在千秋、泽被天下。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持战略定力,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推动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

  习近平强调,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要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的成果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际行动。要在锤炼党性上力行,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党的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用伟大建党精神滋养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胸怀“国之大者”,始终用党性原则修身律己,切实以坚强党性取信于民、引领群众。要在为民服务上力行,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当好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领路人,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要在推动发展上力行,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党史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坚持求真务实、担当作为,创造性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努力做出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新业绩。

  习近平指出,...

篇三:以担当和坚守推动边疆民族地区教育质量提升

iddot;11·第 40 卷

 第 6 期Vol.40 No.6昭 通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Zhaotong University2018 年 12 月Dec.2018收稿日期:2018-11-01作者简介:陈新芝(1990—

 ),女,云南楚雄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改革开放 40 年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研究(昭通学院 管理学院, 云南 昭通 657000)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各级领导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在各种优惠政策、资金投入、设施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都向少数民族地区倾斜,从而使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薄弱,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低,致使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仍然比较落后。因此,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少数民族教育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对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分析云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进一步发展云南少数民族教育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云南; 改革开放; 少数民族教育中图分类号:G7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7408(2018)06-0011-06

 陈新芝●乌蒙论坛·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专栏一、改革开放 40 年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取得的成就云南地处西南边陲,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边疆省份,其中共有少数民族 52 个,边境县市 25个。改革开放 40 年以来,云南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问题,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国家的民族教育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对边疆贫困地区少数民族教育的扶持力度,使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一)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九年义务教育得到全面普及改革开放 40 年,云南边疆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最为突出的成就是九年义务教育得到普及。我国自 1986 年 7 月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并逐步在全国贯彻和推广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免除了中小学的学杂费,使得大部分地区的孩子能够在上学的年龄到学校接受义务教育。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长期落后,尤其是落后的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使广大农村地区陷入极端贫困的状态。因此,上学对于贫困山区的农村孩子来说简直是一种奢望,是改革开放改变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面貌,加快了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伟大变革,推进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时代的到来,让义务教育的实施普及到全国的每一个角落。据教育部统计“到 2010 年,所有的少数民族地区全部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基本上扫除了青壮年文盲的‘两基’目标,这是我国民族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1]25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正是在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普及下,才使得农村贫困山区的孩子能够有机会走进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实现孩子们的上学愿望。(二)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条件得到改善建国以后,我国经济基础薄弱,面临着内忧外患的重重困难和挑战。经济是教育的基础,经济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发展方向。落后的经济状态,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发展。尤其是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受到落后的民族自然经济的制约,教育发展长期滞后,严重影响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12·第 40 卷 2018 年(总第 181 期)

 昭 通 学 院 学 报同时,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多项政策都向民族地区倾斜,加大了对民族地区的教育支持投入力度,如“从 1992 年至 2001 年,内地对口支援民族地区的资金、教学设备及培训费总计达 1.6 亿元;救助失学儿童 38 000 名,培训中小学教师15 000名,培训管理干部4 898人”[2]989 ,大量的教育投入使得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推动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现在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教学设施和设备逐步增加,教师队伍也逐渐壮大,极大地改善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条件。(三)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经济是教育发展的支持与保障,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长期落后,艰苦的教学环境和有限的教学资源极大地影响了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如贫困山区的少数民族学生由于教室紧缺,几个班的学生只能轮流上课,影响了教学课程的安排;由于教学设备的不足,如课桌紧张等,教室里没能摆放固定的桌椅,上课之前需到其他教室里搬来搬去,甚至几个学生挤一张桌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听课质量;再加上落后的贫困山区条件艰苦,很少有教师愿意到山区去任教,导致了教师严重短缺,有的山区学校的一个学校里几个班才有一位教师,这样的办学条件严重影响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质量。改革开放后,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经济的支撑和保障。尤其是办学条件的极大改善,为边疆地区的民族学生提供了学习的保障。比如,少数民族学生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不用担心没有桌椅,可以有自己的班主任,可以有自己的教材等等。这些条件的改善,极大地提高了当地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得民族地区的学生入学得到了保障。据统计“到 2012 年底,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少数民族在校学生总数为 2 384.48万人,占学生总数的 9.27%。义务教育学校少数民族在校生数达到 1 515.46 万人,普通中学少数民族在校生占全国普通中学在校生总数的 9.39%,普通小学少数民族在校生占全国普通小学在校生总数的 10.7%” [3]49 。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入学率,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四)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公民的整体素质得到普遍提高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大批的高素质人才,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这样的经济社会背景,使得国家和当地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教育的发展,国家向民族地区投入经费的支持,当地政府发展地方经济支持教育事业,不仅增加了办学的数量,还极大地改善了办学的条件,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因此,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在保障贫困学生入学率的基础上,提高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升学率。据统计“2000 年,我国 15岁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 7.85 年,比1982 年提高 3.16 年;25 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 7.42 年,比 1982 年提高 3.16 年。2007 年,15 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更是上升到 8.5年” [4]18 。再加上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实施,使得少数民族学生都能有机会接受教育,推进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发展和文明进步。教育是提高个人素质的基础,少数民族学生接受教育能够更新落后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传播,教育的发展和价值观念的更新,使得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公民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民族文化也得到快速发展。二、改革开放以来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云南边疆少数民族聚集区,大多为边境线上的高寒山区、贫困山区,地理环境非常恶劣,山高陡峭险峻,村户分散,交通闭塞,信息封闭,导致了当地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以及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较大,加剧了民族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再加上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长期短缺,导致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目前还面临学校分散与发展不平衡、幼儿教育与学前教育办学不足、基础设施薄弱、教师队伍短缺、观念落后、教育水平低下、学生升学率低、

 ·13·陈新芝 改革开放 40 年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研究 第 6 期辍学率高等诸多问题。(一)学校分散、教育发展不平衡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居住地区,高山险峻,群山相隔,山路崎岖,交通不便,村落分散,地理环境非常恶劣,不仅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制约了教育的发展。群山相隔的地理环境,使得少数民族居住极其分散,又因办学条件的限制,学校大多建在人口较为集中的乡镇地区。但很多高山险峻的地方还没通公路,山里的孩子要到乡镇上的学校去上学需要走很远的山路。在建有学生宿舍的学习可以从小学到中学都住校,没有宿舍条件的就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在来回的路上,而且对于小学生来说,走在山高路远的山路上非常的危险。此外,地理条件的限制,山区相隔很远才有一所学校,而且中学和小学不集中,使得校点极其分散,难以集中开展教学。再加上历史环境、区域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同一地区不同分布的民族发展不平衡,不同地方的同一种民族发展也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既有城乡二元社会的差别,也反映在平坝与山区、边疆地区与内地的差别上” [5]101 ,如在云南的边疆地区,有的地区地理环境有利于种植各种经济作物和发展特色农业,可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有的地区地理环境恶劣、气候恶劣,不支持经济作物的成长,只能靠种植粮食作物维生,当地农业只能解决温饱,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致使与其他地区相比经济发展滞后。经济是教育的基础,经济发展的地区能够推动教育的发展,经济落后的地区反而阻碍教育的发展。因此,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较大差异导致了民族地区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教育的差距最终导致了民族地区民族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长期的存在不利于民族间的平等团结和稳定的发展。(二)幼儿教育与学前教育办学不足“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 , 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育是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效率的基础性保障。学前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而农村学前教育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存在很大缺陷” [6]39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再加上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导致学前教育缺乏长足的发展规划、缺乏专项基金支持、也没有师资编制保障,致使办学条件受到极大限制。很多地方,尤其是广大的边远贫困农村地区,极其缺乏创办幼儿教育与学前教育的条件,部分地区创办了幼儿教育,但由于容纳的人数有限,很大一部分农村孩子都没有机会去就读。因此,这些孩子都是直接从小学开始学习的,很多都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云南省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提出的实质是在‘入园难 , 入园贵’背景下 , 政策制定机构对公众学前教育诉求的回应 , 切实表达了云南省政府在制定学前教育政策时所追求的目的与价值” [7]85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由于教育发展条件的限制存在幼儿教育与学前教育办学不足的问题。所以,云南边疆地区上过学前教育和没上过的孩子就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使得农村孩子在起跑线上就输给了大城市里的孩子,这样的差距直接关乎到孩子后期的发展。由于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急需具备高素质的人才,国家和各级教育部门高度重视素质教育和人才的培养,把教育经费的重点投入到包括九年义务教育在内的各级教育的建设发展中。所以,在国家及当地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地方的公办、民办高等学校纷纷创办起来。但幼儿教育与学前教育的学校创办仍然不足,“云南省制定的中长期教育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到 2015 年要达到每个乡镇至少建有 1所示范性公办幼儿园” [8]40 。(三)教育资金短缺、设施设备不完善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很多地区只能靠种植农作物为生,农村地区交通不便,农产品外销受限,生产只能自给自足,再加上缺乏地区特色产业的支撑,农业生产技术落后,致使经济发展缓慢,不能为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虽然,目前国家和各级教育部门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问题。但是,经济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没有当地经济发展为教育作支撑,靠国家极其有限的教育资金的投入,不足以弥补长期性的教育资金缺口。因此,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造成经济发展滞后,也是造成教育资金短缺的主要原因。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当地教育发展的坚强后盾。

 ·14·第 40 卷 2018 年(总第 181 期)

 昭 通 学 院 学 报然而,资金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设施设备的建构,比如云南边疆的一些少数民族学校,占地面积小,教学楼和宿舍楼建盖不够,致使教室、宿舍非常紧张;再加上资金紧张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建盖图书馆、实验室、体育馆等,使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严重受限,学生既不能借助图书馆的图书资料进行自主的学习,也不能通过电子图书资源获取更多的外界信息,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专业发展。(四)教师队伍短缺和观念落后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发展长期性的落后,尤其是一些地州边远贫困山区,教师的生活条件艰苦、工资待遇不高,住房条件得不到保障等,导致了教师队伍的流动性较大;再加上艰苦的教学环境,如学校里教师人数较少,学生的人数较多,一个教师身兼数职,教学任务繁重,教师的压力较大,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外出进修学习,导致了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缺乏学习提升自我和思想更新的机会。同时,云南的一些边疆学校长期存在教师短缺的情况,尤其是边疆民族小学,由于教师短缺,学校只能在村里聘请临时教师,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但聘请的这些人并没有达到从事小学教育的学历要求,也没有过硬的学科专业基础,使得所受班级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再加上一些音体美等专业性比较强的教师严重缺乏,影响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由于当地少数民族的观念落后,部分家长不愿意送自己的孩子去上学,而是希望子女留在家中帮忙干农活或是到城里务工挣钱,所以少数民族地区家长的观念落后,制约了民族地区人才的培养,最终形成本地区符合条件从事教学的教师人才太少,外地符合条件的教师又不愿到当地任教的局面。因此,少数民族地区...

篇四:以担当和坚守推动边疆民族地区教育质量提升

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统战部长)

 2021 年 8 月 27 日至 28 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这是一次在民族工作历史上的里程碑式的重要会议,这是一次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民族工作作出部署的重要会议,这是一次加强民族工作顶层设计的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百年党的民族工作的光辉历程和历史成就进行了全面回顾,对当前党的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进行了系统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民族工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

 我们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深刻理解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必须深刻理解讲话的高远立意、深邃思想、丰富内涵以及强烈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必须深刻理解讲话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是党的治国方略在党的民族工作领域的集中体现。我们务必要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贯彻到民族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从党

 的百年奋斗征程把握现阶段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和重要使命,以有力有效的举措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学习贯彻讲话精神,我认为要在“三个一、三个把握”上下功夫。

 一、夯实“一个纲”,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这正是我们团结各族群众的“不二法宝”。我们要深刻领会“纲”和“主线”的重大意义,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民族工作的出发点,深入研究体会这一重大论断的深刻内涵,做好研究阐释贯彻工作,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让民族工作更具有指导性、针对性。

 一方面,把握“主线”,必须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只有明理明义,才能笃行致远。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

 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

 另一方面,把握“主线”,必须深刻认识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指导作用。心之纯度,行之笃定。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驱动。习近平总书记用“十二个必须”高度概括了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这“十二个必须”是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要在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指导下,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只有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纲”,才能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才能实现各族儿女的大团结,乘风破浪,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二、高举“一面旗”,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提升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总书记明确回答了做好民族工作“举什么旗”的问题,为我们指明了政治方向,确立了政治原则,提供了政治保障。我们要高举坚持党的领导的伟大旗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牢记“国之大者”,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扎实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

 一方面,把握“根本”,必须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正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根本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兑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各族儿女对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达到高度认同。

 另一方面,把握“根本”,必须深刻认识党的领导是做好民族工作的“主心骨”。习近平总书记格外关注、格外关心民族工作,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繁重艰巨的国内发展、改革、稳定任务,对民族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从宏观到微观,从战略到策略,内涵十分丰富,体系日趋完备,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对于民族工作来说,只有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才能在政治上立得正、站得稳、进一步坚定主心骨,让民族工作的思路和重心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在理论上腰杆硬、底气足、排除干扰、正本清源,深入掌握民族工作内在规律,把握政策创新的正确导向;才能在实践上思路活,办法多,用好政策红利,开创民族事业发展新局面。

 三、走准“一条路”,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关键

 “人心所归,惟道与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回答了做好民族工作“走什么路”的问题。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我们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关键。

 一方面,把握“关键”,必须深刻认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探索,不断推动实践发展,引导各族人民共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确立并推行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核心的民族理论政策,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工作关乎大局,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正确政治方向,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历史和实践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历史和现实的科学依据,符合国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根本保证。

 另一方面,把握“关键”,必须深刻认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法宝。征程万里风正劲,砥砺奋进再扬鞭。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好会议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完整准确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理解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积极推进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定出台支持全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基层民族工作机构建设和民族工作力量,重视培养和用好少数民族干部,推动新时代全省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8 月 27 日至 28 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全面回顾了我们党民族工作百年光辉历程和历史成就,深入分析了当前党的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系统阐释了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明确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民族工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是党的治国方略在党的民族工作领域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这次重要会议上,总书记系统阐述了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是什么?从历史方位、重要任务、工作主线等方面,总书记概括了 12 条: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习总书记强调,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

 育常态化机制。要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会议号召: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把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同心协力,不懈奋斗,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之后,我对我们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到无比骄傲,对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更加充满对党和祖国的热爱,自豪感、责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鼓舞人心,激励斗志!作为一名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深刻内涵,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立足岗位职责,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xx 工作“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在推动绿色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四个新”的总要求,为不断巩固拓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成果贡献力量。

 xx 市是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当前正在努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特别是在 x 月 xx 日刚刚结束的中国共产党 xx 七次代表大会提出“建好边疆民族地区共同富裕

 范市”。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召开,为 xx 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及如何建好边疆民族地区共同富裕示范市提供了根本遵循。个人认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要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统一领导。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特别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入脑入心。坚守不移把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贯穿到民族工作全过程。二是坚持鲜明主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使创建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增强创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坚持提质扩面。创建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在巩固原有基础上,不断扩大创建面,做到民族地区与散杂居地区并重、沿海沿边地区与山区并重、农村与城市并重、机关事业单位与社会各行各业并重开展创建工作。四是坚持夯实基础。立足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紧密结合本市实际,有针对性进行谋划和部署,动员全社会、各行各业共同参与。

 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刚刚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党中央在“十四五”开新局谱新篇的新阶段召开的一次民族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科学回

 答了新时代民族工作...

推荐访问:以担当和坚守推动边疆民族地区教育质量提升 边疆 担当 坚守

版权所有:贝贝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贝贝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贝贝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湘ICP备1200974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