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战争和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心得

时间:2023-03-29 10:06:02 来源:网友投稿

土地革命战争和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心得6篇土地革命战争和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心得 资料仅供参考.1.中国共产党人发动的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 大革命失败的沉痛教训,使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1927年77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土地革命战争和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心得6篇,供大家参考。

土地革命战争和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心得6篇

篇一:土地革命战争和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心得

仅供参考 . 1. 中国共产党人发动的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

 大革命失败的沉痛教训,使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1927 年7 7 月,汪精卫公开 “ 分共 ” 后, 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召开常委会会议。

 决定三件大事:

 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起义; 组织湘、鄂、赣、粤四省农民,举行秋收暴动; 召集中央会议,讨论决定新时期的方针和政策。

 资料仅供参考

  八一南昌起义 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作出了在南昌举行起义的决定,随即组织了以周恩来为首的前敌委员会,成立了南昌起义总指挥部。8 月1日凌晨,起义军3万 万余人在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朱德等领导和指挥下,发动了南昌起义。

 资料仅供参考

  1927 年8 8 月7 7 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

 第一,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清算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第二, 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总方针,决定在湘鄂赣粤四省等群众基础较好的省份发动和组织农民秋收暴动 第三, 选出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从此,中国革命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八七”会议旧址 瞿秋白

 资料仅供参考 “八七”会议旧址

 资料仅供参考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赶赴湖南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

 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遗址

 资料仅供参考

  从 1927 年8 8 月到 1928 年底,共产党在全国各地还先后领导发动了 100多次武装起义,斗争烽火遍及江西、湖南、湖北、广东、福建、陕西、河南、安徽、四川、江苏、河北等省。这些起义虽然大都失败了,但也有一些起义坚持了下来,并转移到农村,开展游击战争和土地革命斗争,实行工农武装割据,为复兴中国革命作出了贡献,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新道路提供了有益经验。

 资料仅供参考

  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和井冈山等根据地斗争经验的影响、推动下,各地红军充分利用军阀混战的有利时机,出动出击,扩大红色区域,发展工农武装,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建立苏维埃政权。红军和根据地得到相当大的发展。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始成为燎原之势。到 1930 年上半年,全国正式红军已发展到 13 个军,约 10 万人,开辟了赣南、闽西、湘鄂西、鄂豫皖、左右江、湘赣、湘鄂赣、闽浙赣、陕甘、陕北、海陆丰、琼崖等大小 15 块根据地。

 资料仅供参考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红一方面军第一、二、三次反 “ 围剿 ” 作战的胜利,使赣南、闽西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拥有 21 座县城、 250 万人口、5 5 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与此同时,鄂豫皖、湘鄂西、湘赣、湘鄂赣等根据地也都得到了发展。根据地人口一度达到 1 000 万人。

 1931 年 11 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省瑞金县叶坪村举行。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各级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首先由苏维埃共和国公民选举产生乡苏维埃政府组成人员;在此基础上,逐级召开区、县、省和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区、县、省和全国苏维埃政府。

 资料仅供参考 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式图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资料仅供参考

  在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根据地军民积极进行经济建设,着重发展农业生产,努力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

 苏维埃政府注重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文盲众多,是旧社会广大农村的共同特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根据地所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同国民党统治区民不聊生的悲惨景象形成鲜明的对照。根据地成为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雏形,它使陷身于苦难深渊的中国人民看到了一线光明和希望。

 中国革命的复兴和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 1927 年7 7 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 年1 1 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中国共产党内 “ 左 ” 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曾先后三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资料仅供参考

 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 , 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 , 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 , 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 , 炸裂他的心腹, , 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 。

 这一斩断统治阶级的头脑, , 炸裂他心腹的残酷的争斗, ,主要是靠工人阶级的最后的激烈争斗 –– 武装暴动。

 。

 李立三:

 《 新的革命高潮面前的诸问题》 》 1924 年,恽代英给毛泽东写信,问我们能不能到农村去工作,学学陶行知,毛泽东说,哪有时间啊? ? 城市的工人运动还忙不过来呢。

 (2 2 )发动武装起义,攻打中心城市

 资料仅供参考 为什么选择城市起义方式呢?

  在马列著作中革命的重点总是放在城市  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几乎都在大城市发生  近代的无产阶级革命也大都发生在大城市  中国近代的革命也曾长期在大城市进行 中国革命以城市为中心目标,一方面是受西方革命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中国革命的传统习惯所致。

 (2 2 )发动武装起义,攻打中心城市

 资料仅供参考 (2 2 )发动武装起义,攻打中心城市

 1927.8.1

 南昌起义

 1927.9.9

 秋收起义

 1927.12.11

  广州起义

 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

 广州起义领导人张太雷 广州起义副总指挥叶剑英

 广州起义总指挥叶挺 三次起义

 资料仅供参考

 广州起义失败后大批革命者被杀害。

 (2 2 )发动武装起义,攻打中心城市

 资料仅供参考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的失败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提供了血的经验教训。

  这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外反动势力十分强大,武装起来的革命力量较为弱小,而反动势力又长期占据中心城市,要夺取革命胜利,实行以城市为中心进行武装暴动的传统模式是行不通的。

 资料仅供参考 为什么“城市中心论”的经验在中国不能成功?

  原因是中国国情与西方不同:

 

 第一、城市依赖农村,而农村却可以不依赖城市; 

 第二、经济、政治与社会发展的极端不平衡; 

 第三、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0 %。

 资料仅供参考 (3 3 )

 革命战略中心转移到农村

 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 毛泽东

 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

 ——

 周恩来

 井冈山

 资料仅供参考 (1 1 )萌芽时期( 1928 年 10 月- - 1928 年1 11 月)

 2 2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

 1928 年10 月 1928 年11 月 毛泽东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毛泽东 井冈山的斗争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土地革命 为基本内容,以 武装斗争 为主要形式,以 农村革命根据地 为战略阵地。三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资料仅供参考 (2 2 )形成时期( 1930 年1 1 月- - 1930 年5 5 月)

 2 2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

 •

 提出:“农村工作第一步,城市工作第二步”。

 •

 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0 年1 月 毛泽东 1930 年5 月

 资料仅供参考 3 3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伟大意义

 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新”在哪里? • 从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上看,它是对比大革命失败以前的革命道路而言。

 • 从世界范围上看,它是对比以往各国无产阶级革命道路而言。

 讨论:

 资料仅供参考

 首先,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开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体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首创精神。

 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新”在哪里?

 在历史上无论古今中外都找不到农村包围城市的经验。

 资料仅供参考 • 一位欧洲共产党的领导人也就中国革命的胜利曾经有过这样的评价:

 在毛泽东指引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一条独特的道路发展的伟大的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继 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全世界无产阶级、农民和受压迫群众的解放运动史上最重要的事件。…… 胜利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胜利的事实本身,同时也在于通向胜利的道路。

 资料仅供参考

 其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根据地进行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使中国农村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

 苏维埃政府发给农民的耕田证、土地使用证。

 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新”在哪里?

 资料仅供参考

 第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了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各级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了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根据地成为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雏形。

 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新”在哪里? 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

 资料仅供参考 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中国人民就是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民主革命胜利。

 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它以新的形式和新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3.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伟大意义

 资料仅供参考 • 必须从国情出发,制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 必须正确对待外国经验,千万不能照抄照搬; • 必须提高党的领导者自身的马克思主义修养,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

 历史启示

篇二:土地革命战争和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心得

革命战争中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 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

 大量的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害。但是,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 被征服。

 他们从地下爬起来, 揩干净身上的血迹, 掩埋好同伴的尸首, 继续战斗。

  1927 年 7 月中旬, 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决定了三件大事: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 准备起义; 组织湘鄂赣粤四省的农民, 在秋收季节举行暴动; 召集中央会议, 讨论和决定新时期的方针和政策。

  为彻底清算并纠正党在过去工作中的严重错误, 决定新的方针, 中共中央于 8 月 7 日在汉口召开了著名的八七会议。

 会议彻底清算大革命后期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并选出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这次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党指明出路, 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8 月 1 日, 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及贺龙、 叶挺、 朱德、 刘伯承等人, 率领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二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

 八七会议后, 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到湖南改组省委并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起义于 9月 9 日发动。

 进攻长沙受挫后, 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当机立断, 决定到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山区寻求立足地。

 10 月 7 日, 毛泽东率部到达江西宁冈县茅坪, 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到 1928 年初, 党先后发动近百次武装起义。

 这些起义, 有一部分很快地失败了。

 它们的失败证明:在中国的情况下, 企图通过城市武装暴动或攻占大城市来夺取革命胜利, 是行不通的。

 而坚持下来的起义军, 大多活动在位于数省边界、 距离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城市较远的偏僻农村地区, 这就为后来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奠定了初步基础。

  在各地武装起义蜂起的时候, 中共中央仍然留在上海, 党的工作重心依旧放在城市, 这与中国的实际情况是脱节的。

 毛泽东、 朱德领导的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 在如何认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 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方面, 作出了突出贡献。

  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这里后, 抓住统治阶级内部发生新的破裂的时机, 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剿”, 并全力进行党、 军队和政权的建设,以宁冈为中心的湘赣边革命根据地有了初步基础。

  朱德、 陈毅率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当地农民举行湘南起义后, 向井冈山转移, 于 1928年 4 月下旬同毛泽东率领的部队会师, 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在成立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和边界苏维埃政府后, 红四军接连击破国民党军队的三次“会剿”, 井冈山根据地得到发展和巩固。

 7 月, 彭德怀、 滕代远、 黄公略领导一部分国民党军队在湖南平江举行起义, 组成红军第五军, 12 月到达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合, 进一步壮大了红军的力量。

  根据地的武装斗争同土地革命是分不开的。

 在井冈山根据地建立的初始阶段, 主要任务是发动农民打倒土豪劣绅, 分田工作只在个别地区试行。

 随着根据地的逐步稳定, 1928 年 5月至 7 月, 在边界各县掀起全面分田的高潮, 年底颁布了井冈山《土地法》。

  在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过程中, 红军中有人对于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之中, 小块红色政权的存在和发展缺乏信心, 提出“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

 1928 年 10 月召开的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 通过毛泽东起草的决议, 回答了这个问题。

 决议指出, 由于中国是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 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 造成了各派新旧军阀之间的矛盾以至连续不断的战争。

 红色政权可以利用这种条件坚持下来并得到发展。

 只要有继续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 有很好的党并制定正确的政策, 有很好的群众, 有相当力量的红军, 有便利于作战的地势和提供足够给养的经济力,

 红色政权就能够存在和发展。

  毛泽东、 朱德等领导的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 代表着中国革命发展的正确方向。

 在革命处于低潮的时候, 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 以及在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等方面的成功实践, 不仅为各地起义部队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树立了榜样, 并且在革命者的心中燃起新的希望。

篇三:土地革命战争和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心得

中共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探索及现实启示

 摘要:

  1 927 年国内大革命宣告失败, 毛泽东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得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二七年 八月一日周恩来, 贺龙,叶挺, 朱德等人率领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 动统治的第一枪。

 九月毛泽东等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攻打长沙计划受挫之后, 转向农村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从此开辟了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而正是这一道路正确的领导了中共未来十年的斗争, 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实践证明, 这一道路是建立在中国国情基础上的正确的道路, 是领导革命胜利的关键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 现实意义

 正文:

  <一>农村包围城市的必要性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在经过南昌起义, 广州起义, 秋收起义这三大起义之后提出的。

 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和总战略。

 其基本内容是, 中国民主革命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 发动农民武装暴动, 建立人民军队, 建立革命根据地, 把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建立政权结合起来, 使之建成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

 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 随着革命战争、人民武装和根据地的发展, 逐步造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 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毛泽东为什么要选择发动农民? 原因就在于他正确分析了 中国国情, 中国没有城市中心,

 像俄国那样攻下某一个城市并不会对整个革命的局势有所影响。

 相反, 中国是一个以农民为 主体的半殖民地社会, 农民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

 当时中共面临的情况是:

 蒋介石夺取北伐胜利的果实, 制造四一二事变, 马日事变, 彻底和革命决裂。

 中共自己手中没有足够力量的军队实力, 以至于在敌人富集的大城市发动的起义均以失败告终。

 但在农村敌人的力量相对薄弱, 而且有利于发动占中国人口大部分的农民群众, 可以有良好的阶级基础, 并且发动群众,军民合作, 可以为革命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所以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是很必要的, 也是可能的。

 而经过陈独秀及苏联顾问的右倾投降主义统治后, 中共经过分析得出中国革命必须依靠广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 不能再依靠军阀, 和两面性很强的资产阶级的结论。

  确立制度之后,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中共红军进行了 艰苦卓绝的斗争, 建立了一系列的革命根据地, 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成为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雏形。

 站在现在的角度来看待当初毛泽东所作出的决策无疑是十分明智的, 针对强大的敌人,

 避其锋芒在其相对较弱的范围建立根据地, 休养生息, 逐步扩大自己的力量, 割据敌人,然 后逐步将其消灭。

 现在分析下毛泽东这种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在当时提出的重大意义:

 第一, 实践证明, 这种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中共走向革命胜利的唯一 的正确的道路, 而坚持这条道路是明智的正确的; 第二, 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表现, 毛泽东将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革命理论, 从国际共产主义的历史上 来看, 无论中外, 都找不到农村包围城市的经验。

 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站在马克思主义的角度结合中国国情而探索出的符合中 国实际的革命道路; 第三, 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斗争中, 坚持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问题的典范。

  <二>农村包围城市的现实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表面上看很怪异, 实际上却有很多精妙之处, 它在当时促使中国革命的成功, 在现在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首先是创新意识。

 农村包围城市这一理论本身是一种创新。

 创新意识可以说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所在。

 在当时所有共产党人都还在冥思苦想如何夺取中心城市时, 一个伟大富有新意的思想诞生了, 从别人的怀疑中走向成功。今天, 很多大型企业都拥有自己的实验室, 实行研发销售一体, 就是意识到产品创新的重要性。

 在国家政策上, 从一国两制, 三个代表到和谐社会, 一系列新理论的提出保证了我国快速健康的发展。

 第二便是一切从事物的实际情况出发。

 按照当时中国的国情, 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 而如今做事充分分析外部的客观环境仍是极为重要的。

 比如说小灵通, 技术含量低, 信号差, 大多数技术专家都不认为它会有市场, 专家们追求的是高新技术, 然而小灵通却火爆了中国的通信市场, 出乎了人们的意料。

 究其原因就在于小灵通符合中国通信市场的实际情况。

 高新技术的东西确实好, 但其价格昂贵, 且双向收费, 这制约了人们的购买欲望, 相反小灵通的价格和收费都很低, 人们自然选择它。

 如果你希望在美国或日本这些国家靠小灵通发财那就是白日做梦, 因为那些国家的实际情况与中国不同, 他们的消费水平高, 关心的不是价钱与收费问题。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 我们国家逐渐开放了市场, 努力融入世界经济体制中, 使我国企业竞争力增强, 经济高速发展, 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

 的局面。

 以经济发展为中心, 制定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政策, 使得我们国家在一条独特的道路上快速前进, 这是一条以前没有国家走过的却适合我国的道路。

 如果国家领导人错误的硬搬其他国家模式必然要把国家引向歧途。

 俄罗斯经过长期经济低迷, 如今根据国家特点, 充分利用其丰富的石油资源同样走出困境。

 而美国在伊拉克因为忽视当地复杂的社会状况, 没有制定符合当地情况的政策而陷入困境。

 台独势力便是没认清台湾与大陆的一体性, 强行要求独立, 结果造成岛内政治混乱, 经济下滑, 台湾民众更是苦不堪言。

  第三个就是极为重要的农民问题。我国几千年来都是农业大国, 农民一直占我国人口大多数, 重视农民才能保证国家的稳定。

 农村包围城市就是意识到农民问题的关键性, 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让农民发挥出其巨大的潜力。

 现在国家仍在不余遗力地解决农民问题, 科技上杂交水稻的应用使农业增产,政策上又免税, 下乡 扶贫, 允许农民进城打工, 以使广大农民能够富裕起来。

 但如今很多农民的收入仍然偏低,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发达国家农业的高科技化应该是我们前进的方向, 这将有助于农民问题的解决。

 总结: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纲领, 是共产党在发展道路上的一次伟大的探索, 在当时白色统治下的中国, 共产党不畏艰难, 勇于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 并努力取得革命胜利, 证明了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正确性。

 而党的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也给我们年青一代一个启示, 要正确分析时势来制定政策, 并努力达到成功。

 并且它不仅仅在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即使是在今天, 仍然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各个领域其现实起到了深刻久远的意义。

篇四:土地革命战争和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心得

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6期学 习 农 村 包 围 城 市 革 命 道 路 理 论 的 体 会闻立树全立文【内容提要】

 农村 包围城市 革命道路的理论 是毛泽 东对 马克思主义的卓越 贡献。中 国共产党建立 初期,由 于缺 乏 足 够 的理论 准备和 实践 经验,还 不善于运 用 马克思 主义普遍 原理指导中国革命的具 体 实际,面甘强大敌 人 的袭击,使革命遭受失败。毛泽 东把 马克思 主义普遍原理运 用 于中 国革命实践,坚持实事求是,注 重调查研 究,正确 分析形势,提出 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 利。【关键词】

 农村 包围城市实事求是马克思主 义 与中 国实际 相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 民 民主革命,是沿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走向胜利的。这条道路,是在党和人民群众 的集体奋斗中开辟出来的,是在经历 了严重 挫折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经的基础上形成的。在这个过程 中,毛泽东作出了最卓越的贡献。19 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按照马克思主义武装夺取政权的普遍原理,发动 了第一次大革命,给帝国主义 和封建势力 的反动统治以沉 重打击。但由于党还处在幼年时期,缺乏足够的理论准备和实践 经验,还不善于运 用马克思 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陈独秀主 持下的党 中央在一系列 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上犯了右倾投 降 主义 错误,因此,当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时,党无法 组织群众进行有效的反 击,轰轰烈烈 的大革命由胜利转向了失败。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新军阀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反革命统 治,白色 恐怖遍布全国。党的战略和策略应该实行怎样的转变?中国革命的道路应当怎样走? 这是 当时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必须正确回答的根本问题。19 2了年8月7日,中共 中央召开紧急会议,批判了陈独秀右倾投降 主义,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的总方针,号召全党和人民群众继续 革 命 战 斗。八七会议“将党从机会主义的泥坑之中救 出来,重新走上革命的大道”。①从大革命失败到1 92 8年底,党在全 国各地发动了包括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等三大起义在内的百余次武装起义,打 击 了国民党反动统治,但党的组织 和革命力量也再次受到严重损失。八七会议制定的总方针是正确的,它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为人 民的解放和共 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任何敌人 和困难都压不倒、摧不垮 的党。党之所以再次受到损失,原 因是多方面的。特别是由于中央领导机关不承认中国革命已经处于低潮的形势,担心说革命形势低落会造成悲观情绪,影响革命事业 的发展。因而不顾主客观条件是否具备,一味主张进攻策略,盲目组织城市暴动,片面强调马克思主义关于“起义是进攻”的观点,反对必要的退却。这是一种对中国的特殊国情缺乏深刻认识,照搬外国经验,坚持以城市为中心

 闻立树全立文:学习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体会的主张。归结到一点,就是根本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毛泽东是领导中国革命走上新道路的主要代表。他在领导秋收起义的伟大实践中,注重调查研究,正确分析形势,自觉地把着眼点开始由城市转向农村,创造了实现 工作重点转移的成功经验。第一,正确选择新的“落脚点”,代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起义受挫后,他敏锐地感 到在敌强我 弱,敌人占据中心城市的情况下,必须改变“攻浏 阳直取长沙”的计划,主张部队迅速撤离浏平地区,转兵罗 霄山脉,到 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和 山区落脚,建立根据地,保存 和积蓄力量,发展革命。一第二,及时整顿党组织 和军队,以适应新环境新情况。南下途中,针对环境艰苦,队伍涣散,思想混乱的情况,他及时进行了“三湾改编”,建立各级党组织,实行民 主制度,官兵平等,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第三,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政策。经过一 番调 查,他采取团结改造地方农民武装的方针,不仅把王佐、袁文才部改造成新型 的人民军队,而且通过他们 团结了 当地广大群众。至此,在实践中开始走上了一条 与农 民相结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 的正确道路。大革命失败后,敌人不仅占据 了中心城市,而且加强 了对农村中的县城和平原地 区的统治,使革命武装难以立足。在革命武装的去 向问题上,陈独秀力主 到国民党军队中“当兵”,张国蠢认为可以脱离共产党,上山劫富济贫;瞿秋白则主张攻打 中心城市。这三者的内容虽有不同,但其结局是相同的,那就是导致革命力量损失殆尽,导致中国革命的失败。毛泽东经过反复思考,提出 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上山”的主张。1 9 2 7年7月4日,中央政治 局常委扩大会议讨论湖南农民武装出路的问题时,毛泽东力主农 民武装必须保存,“不保存武力,则将来一到 事变,我们 即无办法”,“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②八七会议上,他强调了掌握“枪杆子”的重要性。8月 9 日的临时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他进一步提出“要在湘南形成一师的武装,占据五六县,形成一政治基础,发展全省的土地革命。纵然失 败也不 用去广东而应 上山”。③“上 山”,就是准备将党的工 作重点从城市转移到革命基础较好的山区去。毛泽东的“上 山”思 想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当时形势的正确认识和决策能力。正是由于早有“上 山”的思 想准备,当秋收起义 攻打长沙受挫时,毛泽东才能毅然率领起义部队走上 井 冈山。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也由此开始。井 冈 山和其它小块的红色政权,处于 白色政权的重重包围和优势敌军的不断“围剿”中,党和红军内 有些人就提出 了“红旗到底打得多冬:”的疑问,即共产党能不能 在农村站住脚?这 是一 个最基本的问题。毛泽东作出 了肯定的答复。192 8年7 月,在给湖南省委的报告中,他强调 了“建设 巩 固的根据地”的重要性:“一面 为军事建立一大本营,一面为湘赣两省暴动前途建立一巩固 的基础”,否则,一旦敌人反攻,就会“一败涂地”。④ 10 月,在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以 《中国 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沙 为中心内容的决议中,毛泽东根据中国社会、中国革命不同于世界资本主义各国 的特点,对中国 的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原 因进行了科学论证。n 月 25 日,毛泽东代表红四军前委给 中共中央写 了题为《井 冈 山的斗争》的报告,进一步回答了在井冈 山站住脚,下一步怎么办的问题,明确提出

 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即在共产党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 地革命和建立革命政权 三者结合起来。毛泽东 的这一战略思 想,是在武装“上 山”基础上 的一个飞跃。它给 予从事农村斗争的人们以重要的理论武装,使他们 增强 了建设农村根据地的信心 和决心。19 2 9至19 3 0年上半年,农村游 击战争广泛发展,而城市斗争则始终处于相 当困难的境地。革命斗争的实践,开 阔了毛 泽东的视野。他 的思 想又发生 了一次 飞跃,从“工农 武装割据”到 以乡村为中心。1 9 3 。年1月他在写给林彪 的复信 ( 即《星 星之火,可 以燎原》 ) 中,首先批评 了那种主张在全 国范围 (包括一切 地方) 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是 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而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 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 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促进 全国革命高 潮 的最重要因素”这样,他就从中国的特点出发,把小块红色政权与夺取全国胜利紧紧地 连在一起了。其次,他进 一步把若干小块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 的经验概括为:“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 的,深人土 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从而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建立政权的“工农武装割 据”作为一条政治路线 明确提了出来。再次,指出小块红色政权的发 展壮大将 经历一 个艰难曲折的斗争过程,“政权 的发展是波浪式 地向前扩大 的”。所谓波浪式发展,就是发 展,巩 固,再发展直 至全国胜利。从上述 内容看,复信进一步完善和发 展 了“工农 武装割据”的思 想,实际上提出 了以农村为中心,要求党把工作重点由城市转移到农村,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特殊规律,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基本形成的标志。30 年代后半期,毛泽东在全 面总结革命斗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 了中国式的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和各项方针政策,使这一理论得到进 一步的发 展和完善。这一独创性理论的形成,是在中国条件下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夺取政权学说的重大发 展。需要特别强调 的是,这一理论不仅是 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而且也是反对党 内错 误倾向的伟大 成果。大革命失败后的较长时期内,在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认识上,处于实际 斗争第一线 的毛泽东等人,同中共 中央一些领导人之间产生 了严重分政。其焦点是:以乡村为中心还是以城市为中心。1 9 3 0年4月,李立三在党刊上 发表文章,批评农村包围城市的思 想。他说:“夺取一省与数省政权,无产阶级 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 有中心城市、产业 区域特别是铁路海员兵工厂工人群众 的 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数省政权 的胜利,想`以乡村来包围城市’,`单凭红军夺取中心 城市’都只是一种幻 想,一种绝对错 误的观念”。⑤6 月,中共中央通过决 议,批 评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是 一种极 端错误 的观念”,“是 一种农 民意识的 反映”。⑥ 这些指责和批评都是不符合实际 的,因而使革命力量再次遭受损 失。中共中央坚持 的“以城市为中心”的观念,直接来自于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 的指示。当,共产国际就指示中国共产党,“应 当见着 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在准番城市、乡村相配合适应的发动) ,.·反邺 叮 缈 些:L塑 塑 些:尝竺聋鹭雯竺重战争”。⑦到了1 9 3 0年1 0月,共产国际虽然承认中 困上人运动勺衣 氏 还叨心`川甲/p下甲势呼{.但仍然强 调:“建立苏维埃政府,这就是卸少粤兰产赞 亨全赘 竺野 查耸 晋里黑点举行武装起义”。⑧ 显然,这些指示都是以俄国单 命绘狱刀回正误A触’缈仃百甲 曰”娥际,因而 在根本上是错误 的。三中国革命要走“先农村,后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与资

 本主 义国家 的国情有很大的不同。从社会性质看,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阶级为维护剥削制度,经过长时期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民主传统。这些国家 的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革命时,可以利用这一特点·通过组织工会,发动罢工,成立议会党团等各种合法的斗争形式,去组织.教育和动 员工人群众。提高其阶级觉悟、组织能力和斗争才干,甚至可以进入军队秘密做争取士兵的工作。一旦时机成熟,即可首先在城市举行武装起义,占领城市,尔后再波及农村,取得全国胜利。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国家,政治上没有民 主制度,又无民族独立。革命面临的敌人是极其凶残的帝国主 义和封建势力,经济上既分散又落 后,先进 的城市和落后的农村并存,地 区发展也非常不平衡。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不可能象资本主义 国家无产阶级那样,基本的活动场所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合法斗争进 入武装起义,取得政权。在中国,要革命就必须 用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而且要有足够的条件去武装割据农村山区。从革命任 务 和革命动力看,资本主义 国家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根本对立,革命要解决的是工人群众不再继续受资本家 的剥削和压迫问题。无产阶级既是革命的领导者又是革命的主要力量,无产阶级政党的工作重 心只能而且必须放在城市,而农村 则是第二位的。在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 %,是封建势力压榨和帝国主义掠夺的主要对象,因而是中国民 主革命的主力军。中国 民主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主 要内容是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农民战争。无产阶级要完成民主革命任 务,只 有实行土地革命,解放农村生产力,首先是解放广大贫苦农民,结成巩固的 工农联盟。因此,党必须把战略重点和主要力量转向农村,发动、依靠和武装农民,把落后的农村建设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先进阵地。从敌我力量对比 看,大革命失败以后有组织 的革命力量被极大地削弱了,而反革命的力量则由于建立了以军 队、警察和特务为支柱的,又得到国际帝国主 义大力支持 的全国性政权极大增强了。因此中心城市是敌 人力量最集中、最强大 和对革命力量防范最严密的地方,而广大农村尤其是山区则是敌人统治最薄弱的一环。这种情况决定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而不能在城市与敌人硬拚,必须把根据地放在农村。经过长期的积蓄和锻炼,使革命力量从总体上的战略劣势,转化为局部的进攻优势,以便在长期战争中逐步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从革命发展的过程上看,俄国革命从1 8 98年无产阶级政党成立到1917年夺取政权,经历了二十年。这期间,只有1 9 0 5年2月、1917年2月和10 月举行过三次武装起义,其余大部分时间是在和乎条件 中渡过的。在这个长时期里,俄国无产阶级政党主要采取各种形式的合法斗争,积蓄和壮大革命力量,谁备条件,等待时机成熟时,以武装起义一举夺取政权。但 中国革命是以武装斗争为 主要形式,从小规模 的游击战发展到大规模的战略决战,其间进行了长达20 多年的革命战争,才取得最后胜利的。俄国十月革命是在经历了长期合法斗争之后,在客观条件具备时才开始的。它...

篇五:土地革命战争和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心得

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中得到的启示

 付少莹

 什么是“农村包围城市”?

 其基本内容是,中国民主革命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动农民武装起义,建立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建成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随着革命战争、人民武装和根据地的发展,逐步造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

 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原因是什么呢? 在三大起义中,革命军队在攻打大城市中 损失惨重,中国共产党意识到想在敌人力 量强大的大城市中斗争取得革命胜利是无 法成功的,而农村地区敌人力量相对薄弱, 并且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中在农村奠定了 良好的群众基础,有利与革命力量的发展. 加之反动军阀的分割统治,也使革命力量 能够在敌人统治边缘地带生存下来.

 形成过程  第一阶段:

  从1928~1930年,毛泽东在总结各个革命根据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其中核心内容是关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和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形成过程  第二阶段:

  1936~1939年,毛泽东先后发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新阶段》、《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理论著作,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等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的成熟。

 历史意义 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中国革命能够成功的唯一正确

  的革命道路。

  是毛泽东思想的闪光点,是坚持实事求是,将中国的革命实际情况同马列主义衔接起来  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世界范围内的共产主义运动开辟了新的道路。

 作为毛主席思想的闪光点的“农村包围城市”表面上看很怪异,实际上却有很多精妙之处,细细品味,即使是在今天,仍能带给我们诸多启示„„

 启示<1>----创新意识  农村包围城市这一理论本身是一种创新。创新意识可以说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所在。在国家政策上,从一国两制,三个代表到和谐社会,一系列新理论的提出保证了我国快速健康的发展。

 启示<2>----从实情出发  “农村包围城市”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根据中国国情,逐步摸索出来的道路。事实证明一味的照搬,苏联模式是行不通的,只有符合国情,才能取得胜利。正如后来的改革开放,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制定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政策,使得我们国家在一条独特的道路上快速前进,这是一条以前没有国家走过的却适合我国的道路。

 启示<3>----农民问题  我国几千年来都是农业大国,重视农民才能保证国家的稳定。农村包围城市就是意识到农民问题的关键性,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让农民发挥出其巨大的潜力。如今很多农民的收入仍然偏低,社会贫富差距拉大,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启示<4>----能屈能伸  农村包围城市这一战略原则包含了避实击虚,保存有生力量、以面制点、战略转移和地缘经济等战略意义。在当今经济飞速发展,竞争无处不在的社会中,倘若我们用好这一原则,哪怕身处劣势,也无惧。毛泽东主席形象的称之为:“叫花子与龙王爷比宝”。

 “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在 商业中的实际应用  “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和“先难后易”的“保龄球”战略相反,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市场拓展战略。即首先蚕食较易占领的周边市场,积蓄力量,并对重点市场形成包围之势,同时也对中心城市形成一种无形的影响。等到时机成熟时,一举夺取中心市场。

 华为模式的撬点---“农村包围城市”

  中国革命成功的一条关键经验是农村包围城市。同样,华为的海外战略也借鉴了这条经验。

  世界如此之大,东方不亮西方亮。你欧美跨国公司吃欧美市场的肥肉,我可以先去啃亚非拉市场的骨头。不能正面碰撞我先迂回侧翼。1995年,华为启动了拓展国际市场的艰苦漫长旅程,起点就是非洲和亚洲的一些第三世界国家。

 德克士的“农村包围城市”<1>

  实际上,德克士在1996到1998年间,曾一腔热血与麦当劳、肯德基在一线城市进行正面对抗,短短两年间就在13个大城市建立了54家直营店。但由于品牌影响力太小、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德克士持续亏损。在这种情况下德克士不得不忍痛断腕,关闭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分店。

 德克士的“农村包围城市”<2>  随后德克士吸取教训,采取“农村包围城市”战略,面向麦当劳、肯德基无暇顾及的国内二三级城市进军,主攻西北市场。德克士的选址战略避实就虚,避免了和肯德基、麦当劳的正面对抗,使德克士在几乎是西式快餐空白的市场得到快速发展。

 谢谢观看!!!

 

篇六:土地革命战争和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心得

土地革命战争中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进入最艰苦的斗争年代这就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亦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蒋介石和汪精卫背叛革命后背弃了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疯狂地镇压、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陈延年、赵世炎、罗亦农、向警予、夏明翰等一批党的活动家相继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下。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党员数量从近 6 万人急剧减到 1 万多人与此同时工农运动走向低沉。事实表明中国革命已进入低潮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党所领导的革命力量党正面临被敌人瓦解和消灭的危险。在形势异常危急的情况下1927 年 7 月下旬中共中央决定组织自己掌握和影响下的部分国民革命军北伐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8 月 1 日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领导下南昌起义爆发。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 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开端。

 南昌起义爆发不久为了审查和纠正党在大革命后期的严重错误制定新的路线和政策中共中央于 1927 年 8月 7 日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 即八七会议 。

 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党指明了出路。

 “八七会议”后许多地方党组织为之振奋组织发动了武装起义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审时度势改变原定部署毅然放弃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率领部队转入农村在井冈山开始了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8 年 2 月根据地初步形成。同年 4 月朱德、陈毅领导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军到达井冈同毛泽东率领的部队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 红四军接连击破国民党军队的三次“会剿” 井冈山根据地得到发展和巩固。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 点燃了 “工农武装割据” 的星星之火 开创了在中国革命转入低潮形势下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武装夺取政权的新局面。

  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为了认真总结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确定革命斗争的路线和任务1928 年 6月 18 日至 7 月 11 日中国共产党在苏联莫斯科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在一系列有关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上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作出了努力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 发展红军 实行土地革者 消灭地主阶级 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到 1930 年的上半年党在领导红军和根据地建设的过程中经过经验的积累逐步解决了 1927 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即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条前人没有走过的独创的革命道路是在全党的集体奋斗中开辟出来的其中毛

 泽东作出了最卓越的贡献。他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武装斗争的重心转向农村创造出坚持、发展农村根据地的系统经验而且在 1928 年至 1930 年年间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 《井冈山的斗争》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反对本本主义》等重要著作回答了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否存在和发展的问题,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作了阐明。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党的“左”倾错误及其危害

 中国革命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八七会议”后由于共产国际及其代表的错误指导中共中央的“左”倾错误不断发展到 1927 年 11 月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左” 倾盲动主义第一次在中央取得了统治地位。

 他们在全国组织毫无胜利希望的武装起义使大革命失败后保存下来的革命力量遭受到重大损失。

 这条错误路线到1928年4月基本结束这是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奋斗中遭受的第一次挫折。1929 年下半年随着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恢复和发展以及农村根据地的扩大 党内的 “左” 倾急性病又逐渐发展起来。

 1930年 6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李立三拟定的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中心城市起义和集中全国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冒险计划从而使“左”倾错误第二次在党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使党和革命事业遭受重大损失在国统区党的组织几乎全部瓦解农村根据地有的缩小有的丢失红军也遭到很大损失。李立三“左”倾错误在六届三中全会被纠正不久1931 年 1 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又形成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这一统治长达四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政治上否认“九一八” 事变后民族矛盾的上升和中间阶级的抗日民主要求以及国民党内部发生的分化和破裂没有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主张打倒一切否认联合。2、经济上实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过“左”土地政策这种超越革命阶段的土地政策给根据地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困难。3、组织上实行宗派主义对持有不同意见的干部实行“残酷斗争”和“无情打击” 。4、军事上放弃过去反“围剿”战争中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实行错误的战争指导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5、革命道路上错误地坚持城市中心论否认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1934 年 10 月中旬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 8.6 万余人撤离根据地开始长征。在此前后除陕甘、川陕两根据地外其他根据地几乎全部丧失。

  遵义会议与长征的伟大胜利

  红军开始长征后 “左”倾领导人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并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按原定计划中央红军转移到湘西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在进军途中红军连续突破四道封锁线遭到惨重损失由出发时的 8 万多人锐减到 3 万多人。这时蒋介石已察觉红军的前进方向是要到湘西同红二、 红六军团会合 立刻调兵遣将 企图将红军一网打尽。

 在这紧急关头毛泽东建议放弃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1935 年 1 月 7 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1 月 15 日至 17 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结束王明“左”倾错误在党内的统治 毛泽东被增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会议结束后 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 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这次会议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后党领导各路红军以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同数十万围追堵截的敌军进行了殊死的战斗粉碎了蒋介石消灭红军的企图战胜了自然条件的险恶克服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错误。1935 年 10 月中央红一方面军胜利到达陕北同陕北的红军第十五军团会师。1936 年10 月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今属宁夏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中国工农红军长的红军进入了抗日的前沿阵地奠定了抗日战争和全国革命胜利的坚实基础。

  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1935 年正当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英勇抗击国民党的围剿之时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我国华北的侵略。整个华北危在旦夕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为了制定党在新形势下的政治策略1935 年 12 月中共中央于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张闻天起草的《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 。12 月 27 日毛泽东根据会议精神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题为《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瓦窑堡会议决议和毛泽东的报告分析了日本侵略者打进中国之后社会各阶级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瓦窑堡会议结束后党采取切实措施推进日益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与此同时党加强了对张学良领导的东北军和杨虎城领导的第十七路军的统一战线工作经过努力实现了与张、杨间的合作。华北事变(1935 年驻华日军为了进一步侵占中国而策动华北各省脱离南京中央政府实行“自治”的一系列事件)后蒋介石和国民党中央对日本的态度虽然也发生了变化但蒋介石仍准备对陕北根据地发动新的“会剿” 。1936 年 12 月 4 日蒋介石抵达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率部开赴陕北前线“剿共” 。在这种情况下张、杨决定发动“兵谏” 12 月 12 日张、杨扣押了蒋介石并向全国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通电这便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共中央以中华民族利益的大局为重 确定了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根据这一方针 周恩来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努力经过谈判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项承诺。西安事变在国共两党重新合作的客观形势渐次成熟的时候 起了促成这个合作的作用 正如毛泽东所言“十年的内战什么来结束内战就是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转换时局的关键自此以后内战在事实上大体停止下来国共两党关系开始改善。1937 年 1 月中共中央领导机关迁驻延安延安成为指引中国革命方向、照耀中华民族前程的红星。

  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的十年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党曾两次经受严峻的考验一次是大革命的失败一次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推荐访问:土地革命战争和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心得 革命战争 包围 道路

版权所有:贝贝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贝贝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贝贝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湘ICP备1200974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