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社会秩序学案【政治】(3)

时间:2021-10-16 14:00:05 来源:网友投稿

 “ “ 不负韶华正年少” ” 政治专题复习学案

 法律与社会秩序

 【复习目标】:

 1 1 :了解宪法的相关重点内容 【宪法的地位/ / 宪法与其它法律的关系/ / 宪法的基本原则/ / 尊重保障人权【原因+ +怎么做】规范权利运行【为什么+ + 怎么做】为什么坚持依法治国首先坚持依宪治国】

 2 2 :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法律体系】

 3 3 :明白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密不可分、遵守- - 维护- - 改进】

 4 4 :明白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关系与区别】

 【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5 5 :了解违法行为的含义和分类区别 【从社会危害性、触发的法律等角度】

 【课堂教学】

 一:宪法

 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条明确写有“ “ 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 的内容。这体现了宪法(

 )。

 ①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

 ② 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性问题

 ③ 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④ 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考情分析:宪法与其它法律的关系/ / 宪法的地位

 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在中考中起着重要的角色【分 值占分较高】。宪法的知识点呈现“ “ 多、难、散” ” 的特点。考察方式既可以是评析题也可以是材料分析题,一张试卷至少有 3 3 道涉及宪法的试题【一般为两道选项+ + 一道大题】所以,我们平时要加强对宪法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注意用专业客观的政治术语作答,不是像青春成长之类的题目有时候编造答案意思相近就可以拿到一点分。法律类大题必须仔细、严谨答案来源要反向证明教材理论观点

 二:

 违法行为分类区别

 1 1 :著名音乐人高某醉酒驾驶,导致 4 4 车追尾,3 3 人受伤。5 5 月 月 7 17 日,北京法院以危险驾驶罪判处高某拘役 役 6 6 个月,并处罚金 0 4000 元。对此理解正确的 是(

 )

 A: 高某不应该受刑罚处罚

 B: 我们既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又要善待他人的生命

 C: 法律不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权

 D: 我国法律只对名人具有约束力

 考情分析:违法行为分类区别

 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又包括【民事违法/ / 行政违法】严重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俗称犯罪。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危害社会程度以及触碰的法律来“ “ 定罪量刑” ” 同时也要关注提干中涉及的词眼比如“ “ 罚金“ ”“ 罚款“ ”“ 拘役“ ”“ 拘留” ” 等,比如:罚款:因为违反了交通治安管理条例处以 0 200 元的罚款,这时候我们就判定它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反之罚金则是刑事违法行为中的附加刑。

 三:社会秩序与社会规则之间的关系

 1 1 :乘车时要自觉排队,依次上车;参观游览时,要爱护公物;观看电影时,要安静。我们自觉维护社会秩序,是因为(

 )

 ① :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② :破坏社会秩序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③ :社会秩序就是公共场所秩序

 ④ :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情分析:社会秩序与社会规则的关系

 明确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的区别: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违反社会规则既有法律、纪律 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法律道德对全体社会成员普遍试用,法律更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社会秩序≠ ≠ 公共场所秩序,公共场所秩序分为:社会管理/ / 社会生产/ / 交通/ / 公共场所。了解基本知识点和易错易混淆知识点之后,做这一类题型就比较得心应手,此类题目以选择题为主,简答题为辅。

 四: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1 1 :习近平强调“ “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 这说明要把法治中国建设好,必须(

 )

 A: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B: 推动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C: 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 意识

 D: 坚持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相结合

 考情分析: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明确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治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一般来说,法律与道德知识点用在建设法治中国类评析题进行点缀“ “ 不仅要坚持科学立法 …… 还要坚持法治德治相结合” ” 整体知识点难度不大

 五: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1 1 :9 2019 年 年 4 4 月,某网民在微信群中发布侮辱四川凉山救火英雄言 论。警方迅速展开调查,该网民黄某查获。黄某的行为危害性表现在(

 )

 A: 不能正确行使言论自由权

 B: 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

 C: 体现了权利义务相统一

 D: 黄某的媒介素养不高

 考情分析:自由与言论/ / 违法行为的特征- - 危害性

 明确自由与规则的关系: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驶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它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此理论知识 点一般用在权利自由的观点评析题作为佐证,属于基础知识点,一般行为/ / 言论自由类题目都需要带到这段话,知识点难度不大。

 【中考链接】:

 1 1 :开门立法】

 《民法典》在编纂过程中,经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 0 10 次审议;先后 0 10 次通过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 5 42.5 万人提出的 2 12 万条意见和建议;3 3 次组织全国人大代表研读讨论,针对意见反映集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专门召开座谈会 …… 一场广泛而热烈的“ “ 民法典大讨论” ” ,成为法治中国的靓丽风景。

 材料一:

 【良法善治】

 《民法典》最大亮 点之一是将人格权独立成编,明确了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内容、边界和保护方式。《民法典》重视对学生人格权的保护,这不仅是信息化时代对学校管理提出新的要求也体现了新时代教育和培养人才过程中对受教育个体的充分尊重。

 材料三:

 【法治护航】

 《民法典》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高空抛物、坠物危及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引发了人们对“ “ 头顶上的安全” ” 的关注。

 (1 1 )依据材料,分析归纳《民法典》编纂是如何做到科学立法的?

 (2 2 )请从法律作用的角度,说明《民法典》重视学生人格权保护的重要性。

 (3 3 )为了保障公民“ “ 头顶上的安全” ” ,请你对侵权人提出劝诫。

 2 2 :宪法要求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对此,有人认为,这样要求的根本目的是规范国家权力;也有人认为,这样要求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公民权利。

推荐访问:秩序 政治 法律

版权所有:贝贝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贝贝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贝贝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湘ICP备1200974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