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贝文档网>发言稿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发言稿

时间:2023-03-27 17:36:02 来源:网友投稿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发言稿5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发言稿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言稿3篇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言稿3篇 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发言稿5篇,供大家参考。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发言稿5篇

篇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发言稿

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言稿 3篇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言稿 3 篇

  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言稿 3 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言稿 1 篇

 说起民族团结,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我对它的感受异常深刻。可以说,在我的生活中,民族团结之花处处都在开放。

 民族团结在我们祖国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性。人们常说: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我就举个例子吧:我们学校有很多的少数民族同学,由于他们汉语基础较差,经常把汉语倒过来说。

 在学习中,经常遇见不懂的题和语文书中的词句。或者不理解题目的要求,在作业中常常出现文不对题、词不达意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我们汉族同学来帮忙了。各种习题汉族同学都会热心解答,让少数民族同学能渐渐熟悉汉语、理解汉语。使这些少数民族同学能够准确流利地使用汉语,学习成绩提高很快。

 啊,少数民族真是离不开汉族。假如你对音乐和舞蹈感兴趣,不妨让我们学校的少数民族朋友们来教教你吧:像冬不拉、民族舞等很多种民族乐器和舞蹈,每一种都蕴含着浓厚的民族特色,那可真美啊,我们真象一个大家庭啊!

  俗话说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这句话正点明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又友爱。只有我们心心相连、手手相牵,五十六个民族才会融为一个直正的大家庭,如果我们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创和谐,我们一定能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言稿 2 篇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冲突是各族人民之祸,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三心合一心,黄土变成金。

 团结是力量,团结是财富,团结是生产力,团结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512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使数万同胞遇难、数百万人痛失家园,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巨大损失。地震天不塌,大灾有大爱。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传播着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骨肉亲情、民族大义、文化大同、无疆大爱,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主义精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改革开放 30 年的伟大成果,是党富民强国大政方针的生动写照,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

 高举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民族团结,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民族团结,自觉扞卫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扞

 卫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坚决粉碎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图谋。

 没有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各民族的兴旺昌盛。只有各兄弟民族手挽手、心连心,团结一致,才能众志成城,抵抗自然灾害,应对金融危机,在风云突变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言稿 3 篇

 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有着 56 个优秀儿女,在辽阔富饶的祖国大地上快乐的生活着。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91。59%。其他 55 个民族人口流量虽较少,但他们居住的地域范围却非常广阔,从我国东北乌苏里江流域到西北的帕米尔高原,从海南岛的椰树林到内蒙古的大草原,都是居住着我们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

 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方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四川、等省、自治区。这些地方大都位于祖国的边疆,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少数民族人民世代为保卫祖国边疆、建设边疆而奋斗不息。

 伟大祖国的 56 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共开拓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国家要富强,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手足同根、骨肉相连,为走向共同繁荣、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而并肩奋斗着。

 为了促进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让各民族同胞共同走向富裕,国家把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丰富资源与东和部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结合起来,实施了西部大开发的.计划。

 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大的建设项目已经全面展开,在西部地区全面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有利促进了西部少数 民 族 地 区 经 济 和 文 化 教 育 的 和 谐 发 展 。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言稿 3 篇】

篇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发言稿

dquo;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发言稿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民族认同层面要处理好“多元”与“一体”的关系,既尊重“多元”,更强调“一体”,以增强各民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之“一体”的认同。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习近平同志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观点,是新时代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遵循。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新时代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形成了 56 个民族共同组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在我国的历史典籍中,有大量关于不同历史时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记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通过深入研究,生动地反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民族认同层面要处理好“多元”与“一体”的关系,既尊重“多元”,更强调“一体”,以增强各民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之“一体”的认同。“多元”指的是多民族亦即 56 个民族,“一体”指的是由 56 个民族所构成的中华民族。我们既要尊重“多元”存在的客观事实,更要认识到强调“一体”对于维护各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维护好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关系 56 个民族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发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文化的滋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把中华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文化纽带。只有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与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相一致,中华文化也是“多样性”与“共同性”的有机统一。多样性指的是 56 个民族的文化丰富多彩,它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的特色和活力;共同性指的是 56 个民族所共有的文化基因,它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的根和魂。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要深刻认识其多样性,更要强调其共同性,多宣传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这有利于强化各民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整体认同。当前,关键是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 5000 多年文明所孕育的,是各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财富。我们在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要站在中华民族的高度,树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各民族共同创造、共同拥有的意识和观念,努力建设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制度优势。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我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共同繁荣,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究其根本,就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运用到不同时期的民族工作之中,制定了各项促进我国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成功地解决了民族关系领域出现的各种问题,维护好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新时代,要继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需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发挥好党的领导制度优势,使党的民族政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让各族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

  新时代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面临更为复杂的社会问题和矛盾,需要继续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各族群众联系制度、代表座谈会制度、民族事务协商制度、矛盾纠纷处理制度等具体制度,确保各族人民真正广泛参与社会治理,共享社会治理和改革发展成果,在共建共治共享中,进一步促进各族人民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增进彼此了解和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象征。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项重大系统工程来抓,将其全面融入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各项工作之中,加强顶层设计,健全体制机制,细化政策举措,确保党中央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篇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发言稿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发言材料3 篇

 【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工作重大命题,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下面,结合近期的党史学习教育,就如何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谈几点体会。

 一、民族团结是我们事业必胜的保证 一是要清醒认识到中国的历史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我国宪法的序言中写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回顾历史,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无论是抵御外敌,还是抗击非典、地震、新冠肺炎等灾害;无论是改革开放,还是脱贫攻坚,全国各族人民始终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壮举,铸就了一个又一个历史奇迹。我们要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是跟各族人民共同的支持分不开的,新中国的诞生,也是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二是要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各族人民共同去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

 族的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这一信心正是源自于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只有充分调动各族人民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二、不断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 2021 年 3 月 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XX 代表团审议时,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维护各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大问题上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

 一是要深刻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创新发展的集中体现,也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和总方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和主线,对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在新形势、新要求下,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不断加强对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学习,发挥好“关键少数”的引领作用,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曾强对伟大祖

 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

 二是要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坚持党的领导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保证。要完整准确理解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 XX 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XX 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上来,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扛起扛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责任。

 三是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各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XX 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是增进文化认同的纽带、促进民族团结的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更是必须完成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旗帜鲜明、不打

 折扣地把党中央关于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重大决策部署贯彻好、落实好。

 三、把党史学习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结合 一是传承红色基因,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 XX 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XX 代表团审议时,特别提到了 XX 的红色资源和党史故事。比如,在建党之初,XX 就产生了包括 XX 在内的第一批共产党人;1947 年 5 月 XX 自治区宣告成立,成为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成功实践;新中国成立后,XX 创造了“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等历史佳话,这些都是增进民族团结的宝贵资源。今天,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要以此次党史学习为契机,更加全面了解和认识 XX 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更加深刻理解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很好地解决民族问题,切实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二是发挥好党史育人作用,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相结合,推进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积极创新宣传载体和手段,大力宣传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党带领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等内容,引导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五观”和“三个离不开”思想,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促进各族群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三是扎实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使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办实事是学史力行的具体体现,也是学用结合的具体实践。在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过程中,在统筹兼顾的前提下,要重点关注我区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事业发展,围绕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加强教育、交通、水利、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挖掘和利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自身优势,加快发展特色产业,真正让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 100 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离不开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要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的各项民族政策的结合起来,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推动民族工作更好地融入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

  【二】

 各位领导、同志们:

 9 月份是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月。今年的 9 月前,又恰逢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划定了主线,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下面,我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主题,简要谈两点体会,与大家交流分享:

 一、回顾百年,党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培育了伟大的精神。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少数民族就与汉族一道,积极投身于救国救亡的伟大事业中来。十大将军之首的粟裕是侗族,东北抗联第三方面军总指挥陈翰章是满族,冀中回民支队队长马本斋是回族,刘伯承与小叶丹的故事更是被写进了小学课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少数民族与汉族一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相互扶持、共克时艰。比如在 1959 年到1961 年,我国遭遇罕见的自然灾害,上海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粮荒,政府收养的几千个孩子嗷嗷待哺,后来,党和政府决定把这些“国家的孩子”送到草原,交由蒙古族的家庭抚养。三千多名汉族孤儿与蒙古族母亲之间,演绎出了一个超越地域、血缘、民族的人间佳话,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百般感慨的“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故事。在今年 2 月份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

 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意提出了“28 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整族脱贫”,表明了我们啃下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兑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实践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了难得的大团结,各民族相濡以沫、休戚与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的抱在一起,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这是我们民族工作的良好传统,也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在未来我们必须要继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二、立足当前,民族工作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当前,“两个大局”相互交织、相互作用、融合交汇,全球范围内的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挥之不去,民粹主义抬头,民族问题深刻影响着全球和平与发展进程,我国发展环境面临诸多深刻复杂变化。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更要清醒研判、慎重对待涉及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持续肃清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思想流毒。2020 年 6 月,印度军方越过国境线,企图染指我国藏南地区,与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西段加勒万河谷发生冲突,4 名官兵壮烈牺牲。今年上半年,美国的一些商业公司炮制了“新疆棉”事件,用谣言和谎言对中国进行恶意攻击,意图打压我国的纺织工业和“一带一路”规划,挑起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一直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始终企图利用所谓民族问题对我国进行遏制分化。这就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心怀“国之大者”,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不断提升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

 证。

 三、展望未来,我们要矢志不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团结奋斗。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在民族地区工作的党员干部,我们必须要完整准确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理解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切实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清醒认识到做好民族工作的长期性、紧迫性、复杂性、艰巨性,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做到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不辜负党对我们的信任和重托。要着力履行央企的社会责任,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和乡村振兴,多为身边的各族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就谈这么多,谢谢大家。

  【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民族理论方面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是维护民族团结的基础性工程和战略性任务。在 2014 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围绕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八个坚持等核心关键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此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提法在媒体上出现的频率日益增多,党和国家有关文件与会议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频频出现。2017 年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原文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党的十九大,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认同、民族交融的情感纽带,是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石,是中华民族绵延不衰、永续发展的力量源泉。中央《关于全面深人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中指出,这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这些重要论断,深刻阐释了中华民族从自在到自觉再到自强的历史规律,正确指明了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方向。下面,结合本次专题学习,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为什么要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各族人民要心手相牵、团结奋进,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第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维护国家统一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原则。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中华文化、捍卫祖国统一、推动历史进步,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渐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文字基本统一、观念基本相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中不断融合,由多元到一体、由松散到紧密,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大格局。一个多民族国家如果缺乏统一的身份意识,没有强烈的国家认同,就会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千百年来,维护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始终是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政治理想、精神寄托和道德情感,始终是我国社会历史发展...

篇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发言稿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 9 篇

  第 1 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

  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有***个优秀的孩子,在广阔富裕的祖国大地上幸福地生活着。其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 91。**%。其他***个民族的人口流量很少,但他们居住的地区范围非常广,从中国东北乌苏里江流域到西北帕米尔高原,从海南岛椰子森林到内蒙古草原,都是我们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居住的。

  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方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四川、等省、自治区。这些地方大多位于祖国边疆,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少数民族人民一代为保卫祖国边疆、建设边疆而奋斗。

  伟大祖国的***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开拓祖国的美好河山,创造辉煌的中华文化,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国家要富强,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离不开彼此。各民族手脚同根、骨肉相连,为共同繁荣、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而奋斗。

  为促进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各民族同胞共同走向富裕,国家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丰富资源与东部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相结合,实施了西部大开发的计划。

  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输等重大建设项目已经全面开展,西部地区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有利于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和谐发展。

  第 2 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秦朝统一六国以来,设立三公九卿制度

 管理国家,九卿之中的“典客”就是专门掌管民族事务的职位。历朝历代一直都非常重视民族问题,因为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团结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纵观历史,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视,制定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各民族无论人口多寡,一律平等,这些奠定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础。2019 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的确,各民族只有亲如一家,情同手足,只有齐心协力,团结发展,才能汇聚强大力量,才能共创民族辉煌,共圆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如今在全面小康路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在抗洪抢险救灾中,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救援中,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处处展示着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心相通,则情相融;志相同,则力相聚。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历史波澜的沉浮跌宕中之所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就在于各民族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依托;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焕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在于各民族不断地交往、交流、交融,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如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尤其是对于党中央关于推进双语教学改革的重大决策,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必须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去认识。

 身为教师,身为领导干部,必须要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给广大师生上好思政课,积极引导广大师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同促进祖国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积极贡献力量。

  第 3 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冲突是各族人民之祸,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三心合一心,黄土变成金”。

  团结是力量,团结是财富,团结是生产力,团结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使数万同胞遇难、数百万人痛失家园,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巨大损失。地震天不塌,大灾有大爱。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传播着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骨肉亲情、民族大义、文化大同、无疆大爱,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主义精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改革开放 30 年的伟大成果,是党富民强国大政方针的生动写照,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

  高举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民族团结,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民族团结,自觉扞卫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扞卫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坚决粉碎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图谋。

  没有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各民族的兴旺昌盛。只有各兄弟民族手挽手、心连心,团结一致,才能众志成城,抵抗自然灾害,应对金融危机,在

 风云突变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 4 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围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谈谈个人心得体会,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总书记深情回顾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深刻揭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生动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磅礴力量,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要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大意义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文明悠久,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中,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

  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

  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结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生命之依、力量之源。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

 创建工作,才能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汇聚起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要紧紧依靠各族人民的力量。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在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已深深融进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成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要论述,是对党的民族理论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做好新时代边疆地区民族工作的“纲”和“魂”。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做好工作,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夯实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维护北疆稳固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把“模范自治区”这个崇高荣誉珍惜好、维护好、呵护好。

  二、推动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学院认真贯彻落实总书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把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作为学院学习的重大政治任务,深入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立足职能,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多维度、立体化扎实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让“五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思想潜移默化到广大学生的一言一行中,努力做实做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发挥学校的自身优势,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教学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把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和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作为教育

 培训重点,引导全校师生自觉践行“四个意识”“两个维护”。

  作为学院的一员,我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把民族团结作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学习以及民族团结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氛围,推动形成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自觉维护国家最高利益和民族团结大局,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汗流在一起,情融在一起,画好最大“同心圆”,为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贡献力量。

  回望历史,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展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我们就能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谢谢大家!

  第 5 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秦朝统一六国以来,设立三公九卿制度管理国家,九卿之中的“典客”就是专门掌管民族事务的职位。历朝历代一直都非常重视民族问题,因为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团结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纵观历史,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视,制定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各民族无论人口多寡,一律平等,这些奠定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

 础。2019 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的确,各民族只有亲如一家,情同手足,只有齐心协力,团结发展,才能汇聚强大力量,才能共创民族辉煌,共圆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如今在全面小康路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在抗洪抢险救灾中,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救援中,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处处展示着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心相通,则情相融;志相同,则力相聚。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历史波澜的沉浮跌宕中之所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就在于各民族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依托;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焕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在于各民族不断地交往、交流、交融,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如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尤其是对于党中央关于推进双语教学改革的重大决策,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必须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去认识。

  身为教师,身为领导干部,必须要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给广大师生上好思政课,积极引导广大师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同促进祖国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积极贡献力量。

  第 6 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围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谈谈个人心得体会,

 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顾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深刻揭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生动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磅礴力量,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要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大意义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文明悠久,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

篇五: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发言稿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言稿

 五月的天山南北,微风拂面,大地充满了无限生机与活力。泽普县迎来了第 27 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民族团结教育月年年有,可是今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月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今天我们隆重欢聚一堂,以演讲的方式歌颂民族团结,礼赞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王燕娜的感人事迹。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大爱不分民族感天动地。

  家住 x 乌鲁木齐高新区桂林路社区的王燕娜,为了挽救我县 x 学生毛南江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无偿将自己的肾捐献。并表示要自强不息,继续为加强民族团结,共建和谐社会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是什么原因让出生在小康之家的汉族少女王艳娜不顾亲人的反对,不顾未婚夫分手的威胁,毅然无偿捐肾挽救 x高三学生毛兰江生命呢?原因在于她心灵无私天地宽,心中有大爱。

  王燕娜及全家善良、淳朴的事迹感动了全疆各族人民,从他们全家的身上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超越血缘、亲情、民族的大爱;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无私博大的胸怀和闪耀人性光芒的大爱;还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王燕娜能在自己人生刚刚起步、正值豆蔻年华青春最美好的时刻做出这样重大超乎常人的处事抉择,确实值得我们全疆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学习。你不仅是民

 族团结的模范,还是新时期新形势下道德建设的楷模。”

  我认为王燕娜做出了平常人难以做到的不平凡的事,为新时代青年树立了民族团结和道德建设的榜样。

  今年 5 月,是自治区第 26 个、我县第 27 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我希望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和团员青年,努力向王燕娜学习,学习她无私奉献,情注社会的优秀品格,学习她用血肉深情维护 x 民族团结大好局面的高尚道德情操。人人心中有一种超越血缘、亲情、民族的大爱,有无私博大的胸怀和闪耀人性光芒的大爱,弘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为泽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权限的发展、进步、繁荣、稳定营造良好的环境气氛,做出新的贡献。

  一曲优美动听的《我们 x 好地方》,唱出了两千二百万天山儿女的心声。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x 大地安定祥和,到处奏响民族团结的凯歌。

  民族团结月,凝铸同志兄弟情。x 生活着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等 47 个民族,数百年来,在抵御外敌入侵、反对分裂祖国的斗争中,各族人民结下了兄弟般的深厚情谊。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和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贯彻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以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

 定和经济发展,建立“平等、团结、互助、进步”的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团结,社会政治稳定,党和政府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人民安居乐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相反,民族纷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党和政府要花大量的精力来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各族群众惶惶不可终日,安居乐业根本谈不上,各项事业功亏一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遥遥无期。这样还会再次沦为他人任意宰割的羔羊。民族纷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我们的明天就是科索沃、巴勒斯坦、伊拉克。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中国民族团结,社会政治稳定,西方敌对势力最不愿意看到。民族纷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国力衰弱,人民受苦受难,正中他们的下怀。所以为们要从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中华民族负责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民族团结。

  为此我们要向王燕娜那样心灵无私天地宽,心中有大爱。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象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象珍惜自己生命一样珍惜民族团结。坚决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坚决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在“一反三维”、打击“势力”的斗争中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言稿 x 位于祖国西北边陲,面积 166 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x 地处亚欧大陆腹地,陆地边境线 5600 多公里,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八个国家接壤,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又成为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x,古称西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前 60 年,西汉中央政权设立西域都护府,x 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884 年清政府在 x 设省。1949 年 x 和平解放,1955 年 10 月 1 日成立 x 自治区。

  x 现有 15 个地、州、市,88 个县(市),其中 33 个为边境县(市)。x 生产建设兵团是 x 的重要组成部分,有 174 个团场。截止__年底,x 人口为 1963.11 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 60.5%。x 共有 47 个民族成份,其中世居民族有 13个。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从 x 多民族的实际出发,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符合国情的`民族、宗教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各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权力。目前,全区有 5 个民族自治州,6 个民族自治县,42个民族乡。国家非常重视 x 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由解放初期的300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34.8

 万人,占全区干部总数的 51.8%,一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管理人才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活跃在政府机构以及经济、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得到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教育、文化事业有了很大发展。目前,在 x 各类教育中均有多种少数民族语言的教学。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直在 x 认真贯彻执行。宗教人士、宗教场所和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到尊重和保护。目前,全区有清真寺 23000 多个,充分满足了信教群众的需要。

  自 1983 年以来,我们 x 已连续 26 年在全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越来越巩固。盼发展、求团结、思稳定已成为 x 各族人民共同愿望和共同追求。近年来,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维护 x 稳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骨干分子、暴力恐怖犯罪分子和宗教极端势力,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保持了我区的社会政治大局稳定。

  展望未来,x 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和美好的前景。我们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 x 的各项事业的发展,国务院在__年专门发了加快 x 经济建设发展的 32

 号文件,为今后 x 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后,我们将坚持以思想为指导,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技兴新和人才强区战略,加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力度,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集中精力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加快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持社会政治大局稳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 x 的长治久安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进步。

  x 是祖国西部的一块正在开发的宝地,发展前景广阔。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x 各族人民将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兄弟省区市的支持下,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努力把 x 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言稿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冲突是各族人民之祸,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三心合一心,黄土变成金”。

  团结是力量,团结是财富,团结是生产力,团结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使数万同胞遇难、数百万人痛失家园,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

 展蒙受巨大损失。地震天不塌,大灾有大爱。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传播着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骨肉亲情、民族大义、文化大同、无疆大爱,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主义精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改革开放 30 年的伟大成果,是党富民强国大政方针的生动写照,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

  高举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民族团结,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民族团结,自觉扞卫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扞卫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坚决粉碎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图谋。

  没有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各民族的兴旺昌盛。只有各兄弟民族手挽手、心连心,团结一致,才能众志成城,抵抗自然灾害,应对金融危机,在风云突变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推荐访问: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发言稿 发言稿 共同体 宣传教育

版权所有:贝贝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贝贝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贝贝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湘ICP备12009743号-21